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用心用情用力当好“市场勤务兵”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17

  今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管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践行“跨岛发展·市场勤务兵”的理念,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力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准入“除障碍”
  今年3月,翔安区市场监管局以新店市场监管所窗口为试点,率先推行企业登记“全区通办”改革。营业执照的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小时以内,打破了地域和层级限制,实现营业执照“门口可办、就近可办”。
  对企业来说,“办证难不难”直接影响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感。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将“被动受理”改为“主动赋能”,把“事后整改”变成“事前服务”,建立许可证前指导服务机制,抽取业务骨干组建专家组,为经营主体提供图纸审查、现场勘察、业务咨询等全程指导服务,提前优化布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省力、政府省心、市场有序”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翔安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准营承诺即入制、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企业登记“全区通办”、“翔速通”企业服务品牌帮代办等便利化举措。截至目前,已办理准营承诺即入制21件,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6658件。

成长“减负担”
  今年6月,全市首个由政府引导、企业协同建设的食品生产企业共享实验室在翔安区新圩镇正式落地。这家食品生产企业共享实验室由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引导,相关企业牵头,各方参与,形成共享模式,并达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合作共识。
  共享实验室为新圩片区企业提供就近检测服务,单次送检距离缩短数十公里,显著降低检测成本。同时,建立统一质量控制体系,实现检测数据互认,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服务,助推区域食品产业升级。
  针对大中型企业,该局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组建由知识产权专家、技术顾问组成的服务专班,提供从专利挖掘布局、高质量申请撰写、奖项申报材料准备到答辩辅导的全链条服务。在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布的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中,辖区3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发展“去顾虑”
  为消除企业成长“顾虑”,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行包容审慎执法,遵循宽严相济、包容审慎的执法原则,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2025年上半年,该局不予行政处罚案件39件,从轻处罚73件,减轻处罚28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违法违规的经营主体,开处罚清单的同时开出服务清单。今年上半年,该局开出199张服务清单。此外,该局对违法违规经营主体,同步提供合规指导和信用修复指引,实现执法处置与合规指导有机衔接。上半年,共指导与帮助147户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该局牵头全区公审联席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贯彻落实,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在开展现行有效政策性文件梳理排查的基础上,引入市级专家库,完成对5份政策措施的第三方独立审查,有效提升公平竞争审查质效,防止增量文件出现妨碍公平竞争的条款。通过“部署+培训”双轮驱动,该局推动辖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实施。

振兴“接断点”
  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推出振兴“零断点”帮扶措施。以“后亭鹧鸪”“东寮豆干”的扶持模式为范本,指导具有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乡村,以“二产”为突破口、订单农业为抓手,打造特色乡村自有品牌,实现“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三产”反哺“一产”,最终形成城乡互动、动态循环的乡村振兴模式。
  该局探索“农业+手工业+旅游业”协同补链模式,强化与各部门协同联动,精准谋划“一村一业标杆引领”工程,推进“一村一业”融合发展,助力企业规范化经营升级。
  此外,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翔安百味”品牌深化行动、“翔安百业”质量提升工程及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帮助翔安区各大支柱产业向标准化、先进化转变,为辖区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本报记者 陈长飞 通讯员 陈梅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