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减负与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5-07-18

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作为落实市场监管职责的“神经末梢”,承担着繁重而复杂的监管任务。当前,市场监管领域涵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消费维权等多个方面,基层部门普遍面临人员不足、资源短缺、任务繁重等现实困境。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履职效能,亟须从改革创新、能力建设、监管方式转型和工作机制优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结合基层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权责明晰的监管新格局

改革创新是实现减负赋能的根本路径。应聚焦职责划分、资源配置和信息协同,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一)推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建议上级部门制定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相关行政、司法部门,编制本地职责边界事项清单,明确权责范围,动态调整并向社会公示。例如,在旅游市场、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细化清单内容,避免职责交叉或推诿,确保基层执法精准高效。

(二)创新“县管乡用”执法力量配备模式。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行“下沉执法+委托执法+一体管理”模式,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在部分地区试点下派人员管理与晋升机制,既充实基层力量,又保障执法独立性和公正性,有效缓解基层执法资源不足的难题。

(三)打造智慧化协同监管平台。可依托数字化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通、问题反馈和动态管理。完善信息直报体系,扩大基层覆盖面,畅通基层声音,提升业务协同效率,切实减轻基层报表、材料等事务性负担。

人才梯队建设:锻造复合型监管铁军

能力提升是增强基层执行力的核心支撑。应通过标准化建设、队伍培养和人文关怀,打造专业化、复合型市场监管队伍。

(一)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建立标准管理体系,推行6S管理、QCC活动,深化管办分离改革。例如,在食品监管等重点领域引入智能管理系统,提升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夯实基层履职基础。

(二)开展能力跃升专项工程。建议总局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全国性技能竞赛,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依托本地高校和培训基地,开展岗位练兵、交叉评查、云端培训等活动,提升队伍在数字化、生态产品监管等新兴领域的专业能力。

(三)完善职业发展保障体系。建立人才库和“三入库”机制(专家库、师资库、业务库),优先向基层一线倾斜。完善评先评优和晋升激励政策,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健康讲座及主题关爱活动,提升队伍凝聚力和归属感。

监管范式转型: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创新监管方式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应加快向服务型、多元共治和现代化监管模式转型,提升基层监管效能。

(一)深化服务型执法改革。推广涉企执法检查智慧监督系统,实现检查计划统筹、过程可溯、企业评价全流程闭环。完善行政指导“四书一函”制度,将指导贯穿执法全过程。推行“学法减罚”制度,对轻微违法行为通过学法考试减轻处罚,实现监管与企业双赢。

(二)构建社会共治生态圈。持续聘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媒体等参与“你点我检”“随机查餐厅”等活动,推动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

(三)推进智慧监管深度运用。坚持法治、信用、智慧监管并重,深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融合,推行“一业一查”联合抽查,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推广校园餐“1+4”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食材溯源、智能预警、远程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效能。

制度环境优化: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优化工作机制是实现减负赋能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差异化考核、强化协调联动和完善容错机制,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一)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动态优化考核指标和评价方式。注重多维度评价,将执法效能、群众满意度、风险防控作为核心指标,将标准化建设、群众诉求解决率及经营主体满意度纳入考核重点,突出实战能力和办案质效。

(二)强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效能。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科学明确职责分工,提前研判并系统谋划监管任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动。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商重点问题,强化督办落实和跟踪问效,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协作配合无缝隙,形成跨部门监管合力。

(三)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设计。科学界定追责范围,细化尽职免责情形,切实加强对干部履职的保护。探索“单位提、部门核、集体议”工作模式,帮助基层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消除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谭金山  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