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21
正在长三角“一网通办”窗口前办理事项的经营者。|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经营者通过窗口便捷服务领到了商标注册证书。| 经营者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办理企业变更事项。|安徽省淮北市市场监管干部深入企业提供质量技术帮扶服务。□李 鑫/摄| 湖北省鄂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民生“一件事”服务窗口。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同时发布《“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二批重点事项清单》。自2024年以来,国务院分四批压茬推进“一件事”重点事项,其中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开办餐饮店、迁移登记、“个转企”等“一件事”明确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推进。
如何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如何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记者了解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手段,推出一系列既有力度、速度、深度,又兼具精度和温度的“一件事”举措,有效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加大力度:从初期攻坚到常态化推进
很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店面搬家了需要重新登记地址,企业法人变了需要变更信息,个体工商户做强做大后想转型为公司等等,看起来只是“一件事”,可办起来却发现很麻烦,要跑不少部门、交很多材料。
虽然从企业和群众的视角要办的是“一件事”,但因为相关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需要申请人到多个部门按环节办理若干手续,这就导致群众要多头跑。同时,由于多个部门分别有相应办事规则,就可能产生部门之间都以另一个部门的手续为办理依据的情况,造成提交材料的互为前置,导致群众反复跑、来回跑。
一件件看似简单的“小事项”,关系着改革惠民“大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2024年1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同时发布“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实现第一批高频、面广、问题多的“一件事”高效办理。
“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具体目标。《指导意见》提出,要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加强整体设计,推动模式创新,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2024年以来,根据国务院部署,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针对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和开办餐饮店这三项群众经常遇到的、涉及部门比较多的事项,推行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从制度、业务、技术三个方面联动创新、深度融合。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有效落地,在制度方面要使办事规则从过去政府端的管理好用,向社会端的办事便利转变。在业务方面要使办事流程从过去一个跟着一个的串联式办理向并联办理转变。在技术方面要使线上政务服务从过去简单的被动接办向基于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场景服务转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出两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整体提升。2025年1月、7月,国务院办公厅商有关部门,分两批编制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重点事项清单。
7月,国务院办公厅研究起草了《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标志着这项改革已从初期攻坚转向长效制度构建。
该意见提出进一步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引作用,推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带动政府治理能力整体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4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2025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高效办成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的指导意见》。6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加大培育帮扶力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个转企”指导意见》)。同时,为解决企业信息重复填报、多头采集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在企业年度报告工作中积极推行“多报合一”改革,有效减轻了企业填报负担。
以上文件及工作举措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重点事项任务,针对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办事流程中的难点堵点,通过流程再造、系统优化、业务协同、完善规则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实现“一次办、便捷办、高效办”。
截至目前,2024年推出的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已基本落地实施,2025年重点事项正在加快推进实施中,累计办件量超1亿件。
提升速度:从“跑断腿”到“加速办”
“以前开公司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一天就能搞定!”在浙江省杭州市,创业者王女士通过“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平台,一次性完成营业执照申领、公章刻制、社保登记等事项,全程仅用4小时。
杭州市的“极简审批”模式是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缩影。上海市推出“一窗通”服务,企业设立登记平均耗时压缩至0.5天。广东省深圳市推行“秒报秒批一体化”平台,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实现“无人干预自动审批”。北京市“证照联办”改革覆盖多个应用场景,餐饮企业可同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和营业执照,审批时限缩短70%。
从准入准营、注销退出,到信息变更、经营发展,“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总体清单覆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
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引作用,及时推出改革举措,聚焦企业和群众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指导各地切实优化业务流程、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提升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和开办餐饮店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充分尊重企业自主选择权,不限定申请方式,推动线下线上服务融合,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据统计,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来,企业信息变更环节由7个压减到1个,提交材料减少13份,审批时间减少6个工作日。企业注销办理环节由10个压减到4个,普通注销办理时间由原来最快70天缩短为目前最快46天,其中包含法定公告期45天。开办餐饮店将办理的承诺时限由37个工作日压减到15个工作日,提交材料减少14份。
“‘一件事’改革把过去需要走多个环节、带很多材料、花大量时间去办的事项高效办成,以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说。
挖掘深度:推动政务流程创新重构
“高效办成一件事”将一件件具体事项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审批流程重构和模式创新,倒逼审批流程优化,牵引行政体制改革,以“小切口”解决政务服务改革中的问题,从而实现政务服务效能大提升。
上海心动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女士在办理公司法定代表人信息变更中发现,在“一网通办”系统上海企业登记页面完成法定代表人信息变更后,没多久再打开公安、税务、人社、公积金等相关操作页面,发现相关信息已经自动更新了,第二天便接到了开户银行的电话,被询问是否需要变更企业账户信息。
“一处变更、多处联动”,便捷高效的服务背后,是政务服务重心向企业群众“需求侧”转变,更是以“一件事”为牵引形成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办事流程系统性重构。
“要及时共享至地方食品经营许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等,相关部门不再重复采集”“从企业视角出发,将企业登记信息变更后的跨部门、跨层级事项变更进行同步办理”……在《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各地切实优化业务流程、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提升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和开办餐饮店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如在提升服务效率方面,通过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互认,形成“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的工作机制,实现企业需办理的跨部门事项同步办理。在简化办事流程方面,通过跨部门业务、系统协同和数据共享,集成化、简约化推进流程优化再造,变分散办理为集成办理,变重复采集为共享复用,大幅减少企业办事环节、时限和成本。在精简办事材料方面,各部门按照“能简则简”“应减尽减”原则,再造自身业务流程和环节,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的材料和信息,企业无需重复提交。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制度机制,强化数据赋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打破层级、地域、部门、系统之间屏障,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江苏省通过打造省级“一件事”受理端,接收到申请信息,由省数字政府政务中台自动分发相关部门系统,部门依规办理后自动反馈,中台集成办理结果,受理端一次反馈,实现事项集成、表单集成、应用集成。天津市整合联通各级各类办事服务系统,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一次办、掌上办、码上办,全面加强政务数据规范共享、加强新技术全流程应用。
专家指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政策提出全面加强政务服务渠道建设,统筹“一门”一网”“一线”三种渠道,推动“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全覆盖、常态化,有助于系统破解跑多个“门”、上多张“网”等问题,推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
强化精度:聚焦社会需求靶向施策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百姓“心头事、身边事、关键事”,解决的是长期困扰经营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是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保障。
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中,各地、各部门依据实际情况,突出精准发力,推动事项集成、由点及面拓展,建立常态化机制有的放矢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个体工商户已达1.27亿户,涉及将近3亿人,既有街边小店,也有经营规模比较大的经营主体,是一个数量庞大、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群体。对于这一群体的扶持,需要采取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举措。
针对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个转企”指导意见》从优化登记注册流程、加强涉税信息共享、持续办理涉企事项、延续有关行政许可、实现线上线下集成服务等5个方面对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提出明确要求,为“个转企”在部门协同方面打通了壁垒,让“个转企”这“一件事”办得更顺畅、更完善。
《“个转企”指导意见》明确坚持分型分类梯度培育、优化就业社保服务、免征相关资产转移费用、做好持续融资支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探索建立“个转企”过渡期等6项加大培育帮扶力度的重点任务,提出“个转企”登记后相关行政许可部门简化手续,最大程度延续原有效许可。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产品生产、食品生产经营、烟草专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等行政许可予以延续,为转型后企业依法提供便捷服务。
同时,针对经营更加稳定、做大做强意愿更加强烈的“成长型”“发展型”和“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个转企”指导意见》明确将其纳入“个转企”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和跟进服务,做到“因材施策”。
针对聚焦解决企业迁移登记“环节多”难题,《关于推动高效办成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优化登记方式,压减办理环节,将企业往返两地多次办理迁入申请、迁出调档、变更登记整合为企业向迁入地登记机关提交一次申请,即可办理迁移登记。同时鼓励有条件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更为便利的简化流程。
在上海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政务服务“智慧精准”。有关部门制定全市统一事项知识图谱标准规范,对办理事项涉及适用条件、所需材料、业务规则、审查要点等进行全面精细化梳理。建立政策资金联动和多部门政策联审机制,推进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实现“政策体检”全覆盖,企业“服务包”精准送达。
释放温度:把服务做到百姓心坎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生效,离不开政务服务流程的优化再造,离不开各部门协同配合的不断深化,但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提升。改革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最终要落在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2024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把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市场监管领域优化审批服务的重要抓手。同年5月举行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工作现场推进会提出,要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建设审批服务领域行风满意窗口。
“我来之前忘了预约,能交申请材料吗?”
“我们的企业名今天能定下来吗?业务不等人啊!”
在福建省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来咨询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一个个问题如连珠炮般飞向窗口工作人员。面对一声声焦急的询问,办事窗口引导员回答的语速也越来越快。
“忙的时候,我们平均每天办件量有200多件,日均接受电话咨询过百人次。”窗口工作人员看着来往的人群说,“忙归忙,让每一名办事人满意是我们的本分。”
高效是基础,温度是升华,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政务办事窗口。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企业和群众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大力加强窗口建设,向办事群众详细解答“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政策。同时,推进政务服务窗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健全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帮办代办、“好差评”等制度,加强窗口人员业务培训,优化规范窗口服务,提升服务效能。
为了让每一名办事群众满意而归,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关键抓手,在办事提速中传递服务温度,让群众真切感受行风建设带来的新气象。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一步”解难题,建立“市监助企联络员”队伍,为重点园区、新业态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许可预审、上门指导等“管家式”服务,变“坐等审批”为“靠前帮扶”。重庆市大足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兜底一窗”暖人心,在区市民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治“疑难杂症”,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除了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以外,市场监管部门还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跨部门联合抽查,积极探索非现场无感式检查,尽量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2024年全年上门检查次数与2023年相比大幅减少,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发展上。
“高效办成一件事”没有终点,市场监管部门未来将持续聚焦企业和群众最迫切需求,不断强化改革举措的力度、速度、深度、精度、温度,推动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贴心办”深化,实现高效办好每一件政务服务“小事项”,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大目标”。
□本报记者 李 晶/文并摄
采写札记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撬动了大改革,彰显了党和国家以改革优服务、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主动作为。
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路……从市场监管部门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实践中可以看到,“高效办成一件事”之所以带给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在于抓住了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打通了堵点卡点,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
市场监管工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下,聚焦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不断提升着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实现了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这正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
在国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政府部门协同将政策精神执行落地的背景下,持续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机制尤为重要,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更能够稳定市场预期,吸引更多投资和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从初期攻坚转向长效制度构建,对政府部门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系统观念,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协同推进,进一步打通数据、信息等壁垒,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集成,不断提升服务实效。要增强创新思维,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一步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的应用场景。要全力推进行风建设,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持续聚焦企业和群众最迫切需求,把服务温度转化为群众心头最踏实的依靠。
□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