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五个到位”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两个责任”提升治理效能

——陕西富平探索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路径综述

发布时间:2025-07-22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基。陕西省富平县创新实践“五个到位”工作法,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两个责任”),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探索出一条提升基层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

体系构建到位,健全长效机制

富平县制定系列方案,建立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机制,强化督查问效。形成“领导包保、干部负责、基层监管”的全链条责任体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域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按照“分层分级、层级对应”原则,划分各级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9878户,落实市县镇村包保干部1097名,实现“责任与任务承诺书”签订全覆盖。配套人才保障机制,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更趋专业,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能力提升到位,锻造专业监管力量

以构建县、镇、村三级培训体系为抓手,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培训。领导干部层面,专题学习强化责任;基层包保干部层面,聚焦“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和移动端应用,开展实操培训26场;企业主体层面,分行业解读主体责任清单和风险要点,推动“被动应付”向“主动管理”转变;监管骨干层面,强化执法技能与应急处置实训。同时,创新运用“赶集日宣传”“五进”、新媒体解读、有奖竞赛等方式普及知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智慧赋能到位,推进数字化治理转型

以“互联网+智慧监管”为依托,全力推进智慧监管平台(明厨亮灶)建设与应用,覆盖189所学校食堂、7家养老机构食堂、425家餐饮单位及68家鲜奶收购站及乳品企业,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开展“码上食安”行动,推动美团、饿了么平台“无堂食”及前30名外卖商家加装“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公开加工过程,倒逼责任落实。优化督导检查方式。制定清晰任务清单和处置流程,针对不同主体风险等级,建立“督导—反馈—整改”闭环机制。采取分片包保、集中督导或“线上+线下”模式,通过节前提示、领导带头下沉等方式确保督导实效。

风险管控到位,筑牢全链条防线

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推行“十统一、六到位”模式,打造示范校园26个。组织480人次专项培训。联合教体、公安部门强化学校食堂、周边及校外托餐机构监管,检查食堂235家次、周边经营户406户次,督办问题整改到位。

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创新“包保干部+协管员”模式覆盖“三小”场所。开展假冒伪劣专项整治,检查单位514家次,整改问题64个,立案查处5件,没收问题食品27.9公斤,形成有力震慑。

示范引领到位,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培育示范标杆。严格落实餐饮“红黑榜”曝光制度,通过县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红黑榜”10期,“红榜”餐饮店铺15家,曝光存在问题的餐饮单位20家,要求立即整改,发布“黑榜”餐饮单位整改情况9期,有效提升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强化信用监管。实施ABCD四级信用分类监管,差异化配置检查频次和资源。建立信用修复机制,54家轻微失信企业通过整改修复信用,促进诚信经营。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

富平县以“五个到位”创新举措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成效显著。

安全态势持续稳定。通过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机制,实现县、镇、村三级包保全覆盖,有效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示范引领成效凸显。2023年,富平县获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依托“互联网+智慧监管”综合平台,成功打造60家“两个责任”示范单位,为区域食品安全治理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重点领域保障坚实。聚焦校园食品安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100%全覆盖,强化过程实时监管。规范提升养老机构食堂管理水平。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备案与全链条指导监督,显著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实施以来,食品生产企业加工规范、管理能力提升;商超食品摆放有序、信息清晰,消费者更放心;农贸市场农产品新鲜安全,农药残留减少,“菜篮子”更健康;农村“三小”场所卫生改善、质量提升,村民可就近购买安全食品;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断提升、防范意识持续增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有力证明。

(陶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