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公党建 > 

为民营经济破堵点通经络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24

  日前,一场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活动,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推至聚光灯下——政策悬空、融资难、行政干预、创新乏力……这些并非济南一隅之困,而是普遍横亘于我国民营经济壮阔航道中的礁石。如何切实为民营经济破堵点、通经络?这不仅关乎一地一企的兴衰,更是一场关乎高质量发展根基的深层治理变革。
  破除堵点,首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楚河汉界”。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诞生于市场机制主导的土壤。政府职责绝非越俎代庖,而是构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良性生态。济南市以“鲁执法”平台为枢纽,严格“扫码入企”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落到实处,正是为市场腾出空间的务实之举。当政府从“全能选手”转向“规则制定者”与“秩序维护者”,企业才得以在清晰的边界内舒展拳脚,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各归其位、相得益彰。
  破堵点之要,更在于以精准滴灌取代普惠漫灌。民营经济主体千差万别,需求各异。各地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分型分类”,实施梯度培育与精准帮扶,并创新“名特优新贷”等专属金融产品,正是对“精准施策”的生动诠释。当政策工具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资源才能流向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节点,激发出微观主体的内在生命力。
  法治化营商环境则是破除堵点的基石保障。唯有在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框架下,企业家才能安心经营、放心投资。近年来各地推动公平竞争审查与合法性审查“联审联动”,保障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同时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的执法新模式,在坚守底线中彰显法治温度。法治是最高级的营商环境,其核心要义在于以规则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民营经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破堵点,通经络,其本质是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关系的治理实践。它呼唤政府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除积弊,以精准服务替代粗放干预,以法治刚性护航创新活力。当堵点变通途,企业家精神得以尽情奔涌,国民经济的血脉必定能畅通无阻,涌动高质量发展的永恒生机。

□胡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