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思考 > 

筑牢涉外商业秘密保护防线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28

背景缘由
  当前,随着各国对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战略重视不断提升,商业秘密保护已逐渐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维度,商业秘密保护水平直接影响着国际形象,关系着国际竞争力。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或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商业秘密合规与维权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创造好、保护好、管理好商业秘密,营造有利于产业创新开放合作的商业秘密保护环境,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进而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取得优势。

基本方法
  近年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和竞争规则,通过建章立制、指导服务、执法维权、宣传培训等系列举措,努力构建上海市涉外商业秘密保护新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和保障,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完成《国际视野下本市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完善研究》的市政府决策课题,学习了解国际先进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经验,为全市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提供立法理论支撑。制定《上海市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要点》,将构建涉外商业秘密保护体系纳入年度商业秘密保护重点工作,引领涉外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加强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协作,以签订合作备忘录等形式,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形成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大保护格局。
  坚持“智治+共治”,精准服务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着眼全市企业海外业务发展需求,联合专业机构深入调研并编写《海外商业秘密保护指南》(美国篇),为企业在国际经营中应对商业秘密纠纷风险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企业提升海外商业秘密保护能力,在国际营商环境中行稳致远。联合市知识产权局,依托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上海分中心,组建由22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上海市涉外商业秘密保护专家智库,开展涉外商业秘密保护政策理论和实务研究,为企业提供权威、高效、精准的涉外商业秘密风险防范与纠纷应对指导。
  坚持“执法+普法”,提升保护效能。加大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执法力度,组建涵盖法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各领域的市级商业秘密执法人才库队伍。2022年以来,共立案查办商业秘密侵权案件60件,办结43件,罚没款近500万元。连续三年组织召开“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全领域、全覆盖开展“62+67+73”项具体商业秘密保护活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公益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律师等讲授涉外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知识18期。专门制作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篇、场景篇短视频和宣传海报、手册,在全市进行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和知识宣传,营造商业秘密保护良好氛围。
  坚持“外联+内拓”,注重国际交流。接待英国知识产权局代表团、加拿大驻华使馆来访,就商业秘密保护执法工作展开交流。对标国际,联合市科协和华东政法大学举办数字化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系列论坛,联合市人民检察院举办第二届上海知识产权发展论坛,共同探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合作的务实良策。指导黄浦区局联合市外商投资协会,举办以案释法专题讲座,拜耳(中国)、葛兰素史克等40余家外资企业参加。

工作成效
  涉外商业秘密保护机制逐步完善。举办上海市涉外商业秘密保护研讨活动,发布《海外商业秘密保护指南》《商业秘密典型案例评述》,专家共同探讨涉外商业秘密保护现状和应对策略,形成保护共识,推动涉外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联合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初步形成涉外商业秘密案件快速响应、跟踪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涉外商业秘密保护援助体系,支持企业海外维权。
  涉外商业秘密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以凝聚社会共识为导向,打造市、区两级宣传声势,大力培育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涉外商业秘密保护的深厚土壤。依托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企业服务云等平台,在全市重点商圈、产业园区等,全方位开展涉外商业秘密保护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商业秘密保护常识的社会普及率和群众知晓率,推动全市形成重视商业秘密、尊重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的良好氛围。
  发挥涉外商业秘密维权案件宏观效应。积极响应企业商业秘密维权诉求,成功查办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示范效应突出的商业秘密维权案件,产生了一定的宏观效应和国际影响。通过帮助德资企业豪德公司成功维权,让权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营商环境软实力,增强了在华投资发展的信心,最终决定将区域总部落户上海,并追加对华投资。成功为法国企业美尔森公司维权,该公司致信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表示感谢,决定将产品研发中心建在上海并追加投资。成功帮助瑞士苏尔寿公司进行商业秘密维权,权利人专程拜访并赠送锦旗。该类商业秘密案件的办理,成功树立了上海市营商环境的新形象、新面貌,为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史书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