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29
原本二三十元的奶茶,0元就能送到手中;均价四五十元的丰盛外卖餐食,几元就能享用……这场由各大外卖平台掀起的“补贴狂欢”,正在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督促下逐渐回归理性。当“价格战”的“硝烟”散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外卖低价竞争带给消费者、经营者乃至整个行业的影响。
近几个月,各外卖平台推出的促销优惠活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用户消费习惯。当各类优惠券、红包如雪花般纷至沓来时,一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化正悄然发生:“爆单”的奶茶店里,票据打印机不间断“吐出”几米长的订单小票,店员忙到焦头烂额;有人一连下单十几杯“0元”奶茶却喝不完,最终倒掉一半……订单量暴涨的背后,不少消费者和商家吐起苦水:抢来的奶茶喝着味道好像变淡了,咖啡也像兑了水;低价模式下,商家每单利润大幅缩水,既疲于应付又获利微薄。
当“外卖价格战”愈演愈烈,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及时叫停这场“狂欢”。当外卖价格逐渐恢复正常,你是否隐隐感到一丝失落?不必彷徨,不必忧伤。职能部门出手“叫停”的背后,实际蕴含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外卖市场经营秩序的长远考量。
为在价格战中抢得先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头部平台企业先后投入巨额补贴。从表面看,消费者获得了远低于成本价的商品,但实际上,相对于暴涨的订单量,平台补贴犹如杯水车薪,大量成本被转嫁到商家头上。为保住流量和客源,商家虽有苦难言却不敢不接单:他们一面被降价浪潮裹挟而降低利润出售,一面又要维持不变的人工、水电、房租成本。如此一来,用在做好产品和服务上的精力大打折扣——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低价到手的外卖总是“变味”了。
消费者抢购低价外卖看起来是薅了平台的羊毛,实际上,低价外卖的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自身来承担。价格打折的同时,商品和服务也打了折扣。外卖低价竞争映射出市场无序竞争的危害。“变味”的外卖则隐藏着食品安全问题隐忧。
从长远看,外卖价格战会大量挤占线下实体店客源,给实体餐饮经营业态造成冲击。一批实体店可能迫于竞争压力倒闭或转而选择线上经营,最终可能导致行业生态失衡,为未来的垄断定价埋下隐患。垄断生态一旦形成,市场正常竞争生态便受到破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将面临更大挑战。叫停外卖低价竞争,体现了国家对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考量。
眼下,叫停外卖价格战会令消费者到手的价格补贴减少,但从长期看外卖价格将回归正常。那时,不能依靠“烧钱”模式抢占市场的企业就必须在技术、服务、品质上下功夫,同时,摆脱低价竞争模式的商家能够腾出更多精力专心做产品、提升服务,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安全、优质的餐饮服务。叫停价格战,实际释放出推动市场转型升级的信号,反映了平台企业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的转变。叫停带来的短期“失落”,实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阵痛”。
当降价补贴的喧嚣过去,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福利将惠及经营主体和每名消费者。
□本报记者 孙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