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4
今年以来,天津市红桥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通过构建四方协同机制、创新“食品安全副校长”制度、推行标准管控等举措,推动全区学校食堂标准化管理覆盖率已达100%,初步形成可复制的长效治理模式。
创新建立“四方协同”约谈机制。统筹各部门监管力量,建立“市监牵头、公安联动、卫健指导、教育督导”四方协同约谈机制,从法律责任、刑事后果、卫生标准、教育管理等多维度对校外配餐企业和供货商开展警示约谈,以“组合拳”形式压实主体责任,形成主体自律、行业主管部门发力、监管部门和属地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有力提升监管质效。
构建“专职+专管”责任体系。突破性推行“食品安全副校长”制度,食安副校长主要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开展宣传教育,及时发现并处置隐患问题,发挥学校与监管部门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区35所学校已完成专业力量嵌入,聘任13名市场监管所所长兼任食品安全副校长,形成“监管人员驻校、专业力量下沉”模式,推动学校与监管部门从“单向监督”向“双向协同”转变。截至目前,红桥区市场监管局已开展4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组织了一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确保食品安全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效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有责任、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
创新推出校园食品安全“标准化视觉管理法”(简称SVM)。在原料存储、食材预处理、烹饪加工、餐具清洁消毒、备餐售卖五大核心区及留样管理核心点制定全流程可视化操作标准,通过各功能区域标准状态图及风险点标语提示设置视觉标识,实现采购验收、食材存储、加工制作、餐具消杀等关键环节“一图读懂”。学校食堂通过分区色标管理,将交叉污染风险降低70%。通过标准管控,有效降低了操作失误和食品安全风险,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管理范本,全区100%的学校食堂已实现可视化操作规范全覆盖。
精准施策“进货打码”落实新路径。在货身张贴进货当日的日期,便于通过进货日期追溯食品原料对应的台账以及资质票据,快速定位来源。同时,有助于实现“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原则,为内部定期盘点、库存检查提供便利,有效防止原料过期变质问题。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需要溯源时,清晰的进货码可大幅度缩短溯源时间,快速定位问题原料的进货批次。截至目前,红桥区46家学校食堂通过“进货打码”提升了溯源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红桥区市场监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