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以质量变革赴“金陵之约”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05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今年9月,第六届中国质量(南京)大会将在江苏省举办。这块东南胜地正以更高水平的质量实践,迎接这场质量盛会。
  在江苏精创电气的智能检测中心,首席质量官李超飞凝视着温控终端上跳动的数据曲线。“在精创,质量不是标准线,而是地平线——你永远看得见,却永远在追寻。”这句箴言,恰是江苏以“首席质量官”制度撬动质量强省建设的生动注脚。
  自2009年南通市首创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以来,江苏省高位推进、持续创新。目前,全省首席质量官达9.8万人,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超95%,数量与覆盖率均居全国首位。制度推行以来,江苏省制造业产品、消费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攀升至95.07%和94.34%,34家企业及组织获得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质量工作连续4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和省级考核A级评价。

制度创新赋能 构建质量发展新格局
  江苏高位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质量治理体系。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201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实施意见》《江苏省首席质量官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又印发《关于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意见》,构建起省、设区市、县(市、区)、镇(街道)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由省市场监管局主导制定的《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地方标准,明确了任职条件、职责权利和待遇,各地市同步出台《首席质量官评价准则》等配套标准,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体系。经过十几年实践,江苏省在“六个三”工作法基础上,创新形成“六全”管理模式,即全面深化、全面规范、全面融合、全面推进、全面管理、全面创新,构建起质量人才新高地。
  江苏省持续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创新探索,近期,将在南通开展质量领域专业岗位融合发展试点,针对大中小微企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管理。大型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总监、标准总监岗位分设,中型企业推行“首席质量官+”融合模式,小微企业以质量安全总监岗位为主,形成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质量管理体系。

平台赋能育才 打造质量人才新高地
  江苏通过搭建多层次平台,培育高素质质量管理人才队伍。2021年5月,全省企业首席质量官协会在全国率先成立,各地相继建立首席质量官联盟、首席质量官之家等平台,通过质量沙龙、案例评选、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经验交流。全省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培训教育,构建企业基础培训、县(市、区)入门培训、设区市提升培训、省高级培训四级体系,累计培训6.3万余人,开辟100个研学活动基地。连续3年举办企业首席质量官职业技能竞赛,形成省、市、县三级竞赛格局,每年5000余人参赛。今年将牵头组织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首席质量官职业能力竞赛,促进区域质量人才交流。
  在企业层面,积极构建质量人才培养机制。苏州东吴服务产业集团成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进领导小组”,由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20年以上质量管理经验的高层领导担任首席质量官,建立质量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无锡雅迪集团引入QMS系统实现全流程数据集成,培养复合型质量人才,其智能工厂部署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将误判率从5%降至0.5%。南通中天科技依托首席质量官学院打造“理论培训—项目实战—跨国交流”三维培养体系,累计主导实施质量改进项目580个,助企降低成本约1亿元。

实践驱动升级 质量强企成效显著
  首席质量官充分发挥企业“质量第一人”领军作用,推动全省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在质量管控方面,徐州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带领团队构建全冷链数字化管理平台,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苏永钢集团首席质量官创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零缺陷质量管理模式,实现1000余份产品技术协议100%数字化,4000多个产品质量标准在线设计。全省制造业产品、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分别达到95.07%和94.34%,居全国前列。
  质量攻关成果丰硕。南通围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组建由260余名首席质量官组成的“智囊团”,破解行业共性难题39个,攻克关键核心技术62项,带动区域产业质量抽查合格率提升1.5个百分点,实现经济效益2.5亿元。无锡雅迪集团通过售后数据与生产数据联动分析,将质量问题根源定位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常州中车铁马首席质量官创建“卓越绩效模式”和“质量金名片”双线融合战略工程,客户投诉率降低39.7%,质量损失率降低41%。
  在传播质量文化方面,国电南自首席质量官打造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精益化管理体系”,培育绿带及以上人员734人,完成质量改进成果276项。多名首席质量官积极开展质量公益活动,在质量提升课题分享、咨询服务、质量企业行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苏将以承办中国质量(南京)大会为契机,以“品质江苏”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首席质量官制度,抓住质量工作“关键少数”,促进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注入质量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祝 富 通讯员 邵春晖 刘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