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05
本报讯 禽产品作为我国居民肉食品主要来源之一,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将发展鸭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抓手,坚持以产业链思维发展鸭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全产业链条。但随着鸭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条的延伸,相关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管难度也在持续加大。为推动宜城市鸭产业链产品质量提升,助力鸭产业高质量发展,襄阳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抽检队伍积极融入产业发展大局,以食品抽检赋能产业发展。
科学抽检,精准定位风险隐患。襄阳市市场监管部门紧密围绕宜城鸭产业“加工—包装—流通”等关键控制点开展抽检。同时,依托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对近年来的抽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趋势分析,针对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鸭产业食品及有关项目开展靶向性抽检,重点关注是否非法添加、是否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储存条件是否合规等。近年来,累计开展鸭产业食品抽检200余批次,覆盖各类鸭产业食品品种和易发问题的抽检项目,为鸭产业量身定制抽检计划,助力企业精准排查风险隐患。
全面帮扶,提升产品链整体质量。襄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一企一策”帮扶,依据数据分析及企业需求,协同专业机构力量,为企业量身定制质量提升方案;组织第三方技术机构专家、高校科研人员,为鸭产业链企业提供专场技术讲座、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推广“以大带小”模式,利用鸭产业食品生产大企业的检测资源、检测能力,为存在缺专业人员、缺精良设备、缺运转资金等问题的同类型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帮扶,帮助小微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结合“你点我检”活动,邀请人大代表点选鸭产业链相关食品并观摩现场抽检,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注鸭产业链发展。
深度整改,溯源根除问题“病灶”。襄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检管结合”,对抽检发现的问题不满足于表面处理,致力于深挖根源。比如,在发现某企业1批次板鸭存在“过氧化值超标”的不合格项目后,一方面,对不合格产品第一时间追根溯源,锁定问题源头,切断问题产品流向,有效防止了系统性风险扩散;另一方面,组建由检测专家、监管骨干、行业技术能手组成的质量帮扶组,针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问题,深入企业现场,从原料选购、车间布局、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多维度进行“解剖麻雀”式诊断,最终发现该企业质控盲区,指导企业根除问题“病灶”、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科学抽检、全面帮扶、深度整改等一系列举措,宜城市鸭产业全链条质量管控水平显著提升,产品整体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宜城鸭肉及其制品美誉度攀升,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宜城市的鸭产业在形成规模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增长、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三增”局面,产业交易额逐年提升,目前产业规模已近70亿元。
□庄秀飞 胡婷婷
编 后
食品抽检工作唯有跳出“为抽检而抽检”的局限,主动嵌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大局,才能真正释放其价值潜能。襄阳市依托食品抽检技术手段,一方面科学制定抽检计划,精准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对问题食品进行核查处置、开展技术帮扶,追根溯源,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在核查处置“硬监管”和技术帮扶“软服务”的协同推动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食品将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