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06
本报讯 (记者 冯 琳)市场监管总局8月6日公布7件质量技术帮扶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坚持寓管于服,聚焦企业痛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你点我帮”活动。各地通过这一模式,针对企业质量痛点精准施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在浙江台州,120余家雪地靴企业曾因质量管理基础薄弱深陷同质化竞争困局。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打出“组合拳”,建立共享实验室解决检测难题,为企业节省7万元检测成本;开设质量课堂培训百名企业负责人与质检人员,推动18家企业获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认证。通过帮扶,雪地靴产品一次性过检合格率从60%跃升至95%,订单量增长30%。山东滨州厨具产业则通过“奖补认证”破局。市场监管部门帮助90余家企业获得资金补贴,推动745张燃气灶具CCC证书落地。如今,当地拥有有效专利1268件,产品覆盖全国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质量违法案件同比下降12%。
在新兴产业攻坚方面,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瞄准电动摩托车千亿产业集群,创新四个“一体帮扶”机制,推进“提质强链出海”工作,建立质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要素集成的综合帮扶体系。针对电磁兼容等典型质量问题提出整改策略,切实提升企业“出海”能力。福建厦门储能电池企业则在标准领域逆袭。市场监管部门建立“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企业参与制修订多项国际标准,参与50余项国标及行标制修订。目前,厦门储能电池产业产品出厂自检合格率提升至99.1%,今年产值预计突破500亿元。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还帮助企业技术攻坚,突破“卡脖子”难题。天津某科技公司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采购受制于国外市场,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组织指导攻关传感器技术,帮助企业实现300米深水精准控制,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与进口产品限制,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安徽马鞍山助力钢铁企业通过工艺革新降本增效,技术专家优化合金配比,使每吨钢降本10元;改进轧制工艺后,产品偏差率下降带动钢材效益提升16元/吨,仅今年以来就降本增效约1亿元。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针对部分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可靠性技术应用不足、可靠性创新水平存在短板等问题,采用“科普宣传+技术平台+专家帮扶+培育清单”一体帮扶举措,成立首批2个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助推8家企业获评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最佳实践”典型案例,1家企业获评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应用典型案例,助力推动产品质量由满足符合性向追求高可靠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