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06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一片绿叶承载着茶农致富的希望。“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这张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产业活力,赋能一方发展,惠及万千茶农。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以扎实有效的保护与发展举措,守护西湖龙井的独特品质与文化根脉,探索出一条地理标志引领、科技创新赋能、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西湖龙井成为带领茶农致富的“金叶子”。
增收富农成效明显
目前,西湖龙井共有茶园2.2万亩,年茶叶产量基本稳定在500吨左右。截至2024年底,产区内许可备案茶企158家,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137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总产值达20亿元,茶农年均增收15%以上,茶企经营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聚焦西湖龙井全产业链延伸,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地理标志”发展模式,茶企收购量与茶农自销量比值由1:4上升至1:1.21,茶叶生产经营向品牌化、规模化转型。一批小型茶企逐步发展壮大,解决2.3万余人的就业问题,促进人才回流和乡村繁荣,并提供2.7万余人的季节性临时用工岗位。
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为确保西湖龙井的纯正品质和独特风味,杭州市划定西湖龙井原种保护区,定期开展种质资源检测与提纯复壮,确保品种纯正性。传承建设龙井群体种保存圃2个,西湖龙井原种资源保护面积达14929.76亩。开发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产区内茶农和茶企全部纳入系统管理,覆盖率达100%。开发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实现“从茶地到茶杯”精准追溯。累计建立25个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培育手工炒茶技师1105名。1家茶企获评市政府质量奖,3家茶企成功入选“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企业。
202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西湖龙井”品牌价值达86.39亿元,连续七年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与示范区创建前的2020年(70.76亿元)相比,品牌价值净增长额达15.63亿元,彰显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西湖龙井富农实践获评全省首批地理标志富农最佳实践案例,“西湖龙井”荣获浙江省首届知识产权奖地理标志类一等奖,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荣获全省数字乡村“金翼奖”,2025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推动立法强化保护
示范区筹建以来,杭州市始终将“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放在首位,每年定期印发通知,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各类侵权行为。针对生产销售假冒“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产品质量不达标、网络营销混乱、违规使用专用标志等问题,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与主要电商平台建立保护合作机制,强化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和相关宣传用语使用规范,开展西湖龙井电商经营户“亮身份、亮茶标”活动。针对12个重点电子商务平台茶叶网店经营户,进行全面监测,有效净化网络市场环境,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在《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台《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条例从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品质保障与提升、品牌保护与标识管理等多维度,系统化加强西湖龙井茶的保护和管理。
数字赋能效益双赢
全面构建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杭州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优势,以数字化手段为西湖龙井茶产业注入新活力。构建“一个基础数据库、一个管理平台、一个小程序、两个门户”的框架体系,横向覆盖168平方公里西湖龙井茶产地。通过“无人机运输+机器狗配送+AI讲解”的技术矩阵,探索“机器助农、科技兴茶”创新模式,为茶产业数字化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已实现载重无人机单次运载60公斤鲜叶,续航30分钟,使高海拔茶园运输效率提升50%;AI机器狗成功覆盖龙坞70%陡坡茶园,日均完成15趟22.5公斤—25公斤物资配送,解决3公里内终端运输难题;AI讲解员语音交互和多语言翻译准确率达92%。
依托“西湖龙井智慧生态茶园”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建立全流程数字化监管系统,完成全域2.1万亩茶园统防统治,助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天敌保护+智能监测”体系,累计安装526盏杀虫灯、7台虫情测报灯,实现虫害防控效率提升4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8%,优质茶青产出率提升25%。
□刘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