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7
四川天府新区雅州路南侧,是风景优美的天府公园,这里小桥流水、绿植葱茏,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休闲打卡。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就在他们脚下,有一条看不见的“地下高速公路”——各种市政管线有序排列、各司其职,支撑着城市的正常运转。这就是地下综合管廊,也被称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
地下综合管廊治理实现“心中有数”
下到管廊内部,高3.2米、宽5.4米的通道两侧,弱电桥架、通信桥架、电缆和水管等分门别类住进自己的“房间”,几排预留好的空架子,是为未来城市留足发展空间。“这里可容纳一辆小型汽车自由通行,是目前全国单舱断面最大的管廊之一。”据雅州路综合管廊工作人员介绍,每周都有巡检人员在管廊内巡检,检查自动灭火器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入廊管线信息是否完整,配电箱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等,发现故障就立即安排检修。
管廊入口旁的分控中心,是管理地下管廊的“智慧大脑”。一整面墙的大屏幕上,各色图表实时呈现各条管廊环境与设备运行状态,动态计算显示着每条管廊的“健康指数”。据了解,地下管廊内每公里安设有500多个监测设备,相当于“眼睛”和“耳朵”,当监测设备发现氧气、温度、湿度、硫化氢、甲烷、液位等环境参数超标时,就会立即进行报警,并在大屏幕上弹出报警位置视频画面,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实现管线生命体征实时监测、一屏掌控。
“用地下管廊来统筹市政管线,可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问题,是破解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城市病的重要手段,也能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水平,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稳定。”据成都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随着城市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的持续完善,可实现智慧化管理、动态化感知、全天候安全预警,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韧性。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了“天府范式”
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在全国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一旦建成,将会使用数十年甚至百年,如何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与运维,让这条“地下大动脉”真正成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百年工程”?作为公园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排头兵”,天府新区开始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据了解,天府新区以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为主线,将地下综合管廊纳入标准化示范场景,围绕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前瞻性开展标准研制、标准推广、标准应用、标准提升等工作,着力打造综合管廊标准化建设的“天府范式”,持续提升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在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天府新区综合管廊紧扣‘集约、生态、弹性、智慧’的建设理念,在修建时不仅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更兼顾周边的生态建设。比如,我们在建设标准中要求,统一使用工厂预制化构件,采用预制化拼接技术,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让公园城市生态底色更加凸显;在运维标准中要求,采用人工和机器人等多种方式巡检,将安全管理贯穿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据成都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指导下,该公司围绕整体规划、综合建设、智慧管理等方面,先后制定了《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导则》《综合管廊运行维护管理规范》等多项标准,初步搭建起天府新区综合管廊建设标准化体系,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向标准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同时,该公司不断提炼发展经验,固化创新成果,积极参与制定《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设施设备分类编码规范》《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管理标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养护维修技术规程》等市级标准,以及《四川省城市综合管廊检测与评估技术标准》《四川省城市综合管廊基础数据标准》等省级标准,多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为“成都标准”“四川标准”注入天府智慧,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综合管廊高质量发展。
□川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