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血性,纵湖之魂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08

  我生于大纵湖边,是喝着大纵湖水长大的。
  大纵湖亦称纵湖,横卧苏北盐城西南。相传这片浩渺水域的前世,原是繁华的东晋城,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陷,让整座城池沉入水底,化作今日波光粼粼的湖泊。
  纵湖的馈赠向来慷慨,两岸良田赖湖水滋养,岁岁丰登;湖中水族生生不息,鱼虾蟹贝滋养着世代百姓。这里不仅是鱼米之乡,更堪称“文化之湖”——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宋曹,皆在此诞生成长,留下了光耀千秋的墨迹;“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湖畔设馆授徒,那些与学子论艺的往事,至今仍是坊间佳话。
  更让纵湖儿女铭记的,是它作为“血性之湖”的峥嵘岁月。1938年冬天,日军的铁蹄踏碎了湖畔的宁静,数次轰炸让盐阜大地满目疮痍。仅纵湖沿岸,便有数百村民倒在炮火下,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清澈的湖面。彼时的纵湖两岸,断壁残垣间新坟林立,家家户户白幡低垂,悲怆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
  但纵湖人从未屈服,“纵湖护卫队”在怒火中诞生,男女老少争相加入,用骨子里的血性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一次伏击战中,他们一举歼灭日军四十余人,这支民间武装从此名震四方,让日寇闻风丧胆。
  我爷爷正是护卫队的分队长,身上的伤疤是他与敌人拼杀的勋章。我奶奶也是当年的支前模范。记得她常说,那年冬天新四军一个排驻扎湖畔,天寒地冻却缺衣少食,她捧着刚弹好的新棉被,揣着家里仅存的十几个鸡蛋送去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受冻挨饿。
  纵湖水养育了两岸百姓的家国情怀,更铸就了热血报国、不屈不挠的纵湖之魂。
  喝着纵湖的水,听着纵湖的故事长大,血性早已融入我的骨血。十八岁那年,征兵的消息传来,我第一个报了名,成了一名武警战士。
  离家那日,奶奶拉着我的手反复叮嘱:“孩儿啊,咱是喝纵湖水长大的,不能丢了这份血性。要当,就得当个好兵!”
  军营十八载,从班长、排长,到中队长、参谋,无论我身在哪个岗位,“血性”二字始终刻在心头。训练场上,我总是冲在最前,任务面前从不说难。十八年里,我多次荣立三等功,获评优秀共产党员。我知道,这是对纵湖之魂最好的应答。
  2008年,我转业到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把军人的作风融入了市场监管的日常。面对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我带着同事们逐项排查,绝不放过丝毫疑点,如同当年在岗位上坚守防线;遇到群众反映的消费纠纷,我耐心调解、公正处理,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这份“血性”,化作了对工作的较真劲儿。这是对群众期盼的郑重回应,更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
  身份变了,本色不能变。我给自己立下规矩:要做合格的市场监管人,要为群众办真事、办实事。多少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多少个万家灯火的夜晚,我和同事们奔波在监管一线。我知道,穿上这身制服,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
  疫情期间,日常监管叠加防疫保供任务,我每天要跑几十户经营户,步数常破三万。腰疼的老毛病犯了,我就蹲在路边歇歇,缓过劲来继续赶路。深夜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便再也不想动弹。第二天闹钟响起,想起奶奶说的“不能丢了血性”,想起肩头的责任,我又立刻精神抖擞地出发。
  巧的是,2018年我爱人的弟弟也转业到上海市场监管系统。一家两个市场监管人,能并肩为这座城市规范市场秩序、守护消费者权益共同出力,我们都觉得这份缘分里,藏着纵湖人特有的担当。
  秋日,漫步纵湖边,湖水依旧澄澈,残荷在风中摇曳,水流潺潺似在诉说过往,又向着远方奔涌。掬一捧湖水入口,甘甜之外,更有纵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水土的厚重。望着岸边日新月异的家乡,我愈发坚信:国家强盛,才有百姓安康。
  风吹芦苇沙沙响,我仿佛听见了母亲的叮咛;挺直的苇秆如同父亲的脊梁,始终坚韧不屈。纵湖之魂从不是凝固的传奇,而是在时光里流转、在家国变迁中生长的力量。父亲那句“好好干”重若千钧,让我懂得,血性从来不是一时的激昂,而是把初心刻进岁月的坚守,是让每一份担当都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 张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