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08
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管局,王赞身着那抹沉稳的“市监蓝”,用日复一日的责任与担当,诠释着一名退伍军人的赤子初心。从工商到市场监管,岗位几经更迭,变的是工作范畴,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感,以及那句“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他以扎实行动,在平凡岗位上守护着一方烟火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不凡篇章。
市井烟火里的刚柔相济
在学院市场监管所的日子里,王赞的足迹遍布农贸市场的摊位、街边小店的柜台、学校食堂的后厨,只为筑牢千家万户的“舌尖安全”防线。面对小作坊、小餐饮等微型经营主体,他从不简单以“罚”代管,而是带着耐心上门引导,手把手教着提升品质。
东门市场的个体工商户老李,曾因设备陈旧、卫生不达标愁得睡不着觉。王赞成了他店里的“常客”,一次次蹲点指导改造,从操作台布局到消毒流程逐项规范,最终让老李的煎饼摊飘出了更安心的香气。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时,他更是亲力亲为,盯着商户调试设备、完善监控,让后厨“阳光化”看得见摸得着。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期间,王赞化身“城市美容师”:清晨5时的菜市场,他帮着商户归置杂物;午后的街边角落,他带着工具清理油污。取缔马路市场时,面对商户的抵触甚至恶语,他始终耐着性子讲道理、摆政策,用真诚化解对立。最终,两个马路市场顺利规范经营,群众的理解与认可,成了他最暖的回报。
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坚守
“为民”二字,早已融入王赞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他常和街道办的同志一起,陪着新开业的食品店主逐条对照规范,从许可办理到卫生标准,恨不得把经验全“掏”给对方;学校食堂的每一处角落他都熟稔于心,抽检、监管从不松懈,就为守护孩子们餐盘里的安全;医院药房、零售药店的货架前,他总会驻足核对药品批号与有效期,确保百姓用药无虞。
消费者的投诉举报,他接得快、办得实,电话里耐心解释,在现场公正调解,不少剑拔弩张的纠纷,经他调停都能平和收场。辖区特种设备的安全,更是他挂在心头的事,推动智能监管系统落地、组织应急演练,把风险防范在萌芽状态。这些琐碎日常,藏在他对百姓的深情中,也映照部队锤炼出的铁纪律、硬作风——平凡岗位,因这份坚守而熠熠生辉。
铁面执法中的为民柔情
2022年9月,市民举报老街坊杜某的便利店售卖过期食品。面对熟人的那句“通融下”,王赞语气坚定:“正因为是熟人,才不能含糊!”依法处罚后,他特意拎着水果上门,坐下来跟杜某算“两笔账”:一笔是违法经营的风险账,一笔是诚信开店的长远账。推心置腹的长谈,终于解开了杜某的心结:“以前怪他不近人情,现在才懂他是为我好,以后肯定守规矩!”
查案时,他有追逃兵般的执着,蛛丝马迹绝不放过;说理时,他像老班长般耐心,法理人情讲得明明白白;拒人情时,他如钢枪般挺直腰杆,绝不让原则打折扣。这“三股劲”,让他既维护了法律的威严,又守住了为民的温度。
笔耕镜语间的才情绽放
2023年调任区局办公室后,王赞多了个“宣传员”身份。他像新兵学战术般从头学起,啃书本、练实操,把文字、摄影、新媒体运营的门道摸得透透的。镜头下,他记录市监人执法的严谨、帮扶的温情;文字里,他传递监管为民的初心。
为了写出有分量的报道,他扎进辖区经营主体蹲点20多天,与店主们聊经营、话发展,写出《对话,老板儿》《西陵“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巡展》等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作品。他组织拍摄的微电影《可能有更好的结局》,获得宜昌市消费维权公益短视频大赛二等奖;科普作品《槟从口入榔倍不堪》,更是连夺2024年湖北省市场监管青年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宜昌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脚沾泥土,作品才有灵气”,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军旅生涯的淬炼,市场监管的磨砺,让王赞的脚步更扎实,初心更炽热。他常说:“退伍,褪不去军人本色;转岗,转不掉为民初心。”未来的路,他仍会以军人的姿态冲锋在前,用忠诚、汗水与智慧,为市场监管事业燃尽光热——这,是王赞的承诺,也是他始终践行的信仰。
□谭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