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08
深入茶叶生产基地了解涪陵白茶种植情况。
在重庆市涪陵区蔺市街道,蔺市街道市场监管所(以下简称蔺市所)的名字总与“贴心服务”紧密相连。当地群众提起它,常常竖起大拇指——这支队伍立足职能职责,把经营主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一件件实事诠释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意。
牵线搭桥,疏通产销堵点
“多亏蔺市所的同志牵线,我们的猪肉终于不愁卖了!”不久前,涪陵区双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红带着一面印着“高效服务暖人心 心系企业办实事”的锦旗,专程来到涪陵区市场监管局表达谢意。
这家猪肉加工企业曾在去年10月陷入困境:市场行情波动导致猪肉滞销严重。蔺市所执法人员在食品安全检查中得知情况后,所长吕刚立刻记在心上,四处为企业寻销路。转机出现在同年11月——工作人员在涪陵榨菜集团华龙榨菜厂检查时,发现该厂员工众多,猪肉需求量大。在蔺市所撮合下,两家企业很快达成协议:双骏食品公司每月向榨菜厂供应约750公斤猪肉。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牵线双骏食品与两家幼儿园签约,为300多名师生提供猪肉,彻底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这样的“搭桥”故事还有不少:望仙酒业有限公司曾需远赴外地采购稻谷壳,蔺市所得知后,迅速联系辖区大米加工企业促成合作,每年供应近千吨糠壳;某榨菜加工企业也在其帮助下,与涪陵多家幼儿园达成儿童榨菜采购协议,让优质产品走进校园。
出谋划策,点亮发展路径
8月4日,重庆市平易粮油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运转正欢。作为一家主打食用植物油、调味品的民营企业,曾因销售打不开局面让管理层犯了难。蔺市所工作人员走访时,一针见血指出症结:缺乏标准化质量认证体系,难以赢得市场信任。
“建体系、拿认证,才能让产品走得更远。”工作人员的建议点醒了企业。随后,所里专人全程跟进,从质量体系搭建到产品认证申报,手把手指导,直到企业顺利拿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人员后续又多次深入车间,指导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管理细节,推动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如今,该公司获评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张义平感慨:“没有蔺市所的精心指导,就没有企业的今天。”
八方奔走,守护传承火种
“老陈醋的香味,总算能传下去了!”看着新厂房建设工地,重庆市君子酿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建东难掩激动。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陈醋厂,其老陈醋是市级非遗产品,却在2023年因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期陷入危机——原有厂房和生产场所不符合酿造要求,无法换证。
“不能让老手艺断了档!”吕刚当即动员全所,“必须帮企业找到合适的新厂房。”他们多次向蔺市街道党委、政府汇报,讲清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换证所需条件及用地需求,最终争取到用地计划。
可找地并不容易:晾晒原料需要充足日照和开阔场地,工作人员陪着企业负责人、街道干部跑遍10多处地块,一一排查筛选。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7月,相关部门终于批准用地需求。如今,近8亩的新厂房正按计划建设,预计今年底即可投产,让非遗技艺得以延续。
品牌赋能,厚植振兴根基
今年4月,蔺市街道的茶园里,春茶吐绿,茶农们忙着采摘。这里的茶叶能成为富民产业,离不开蔺市所的持续助力。
早在2006年,所里就联合蔺市农服中心引进白茶品种,指导成立涪陵区联辉茶叶专业合作社。2013年,又推动合作社注册涪陵白茶地理标志商标,让本地茶叶有了金字招牌。如今,涪陵白茶种植面积达500多亩,265户农户参与其中,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
凭借过硬品质,涪陵白茶接连斩获重庆市“三峡杯”名茶金奖、全国“中茶杯”名茶评比一等奖,还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茶农们常说:“是蔺市所的同志带着我们,靠白茶招牌走上了致富路。”
□文光辉 蔡丽珍/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