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11
本报讯 “检验员上门做完安全检验,还教我们用‘浙里办’办理环保编码,当天就审核通过了,真是又快又省心!”8月8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远佳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管女士看着新购置的叉车顺利完成全部登记手续,对该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州特检院)的服务赞不绝口。湖州特检院正以检验服务“向前一步”的创新实践,为叉车登记效率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过去企业新购叉车后,须先经检验合格,再分别跑市场监管部门办“绿牌”、生态环境部门办“蓝牌”。如今,湖州特检院将服务端口前移至检验一线,特检院检验人员上门开展安全检验时携带《湖州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指南》和“浙里办”二维码,检验合格后立即指导企业扫码办理环保编码登记。“以前检验完就完了,现在得帮企业把后续流程捋顺。”该院检验员的话道出了服务的转变。据介绍,这种“检验+指导”的模式,让服务场景实现了前移,如今新登记叉车“蓝绿牌”同步上牌率已从43%跃升至98%。
作为叉车安全检验的前端环节,湖州特检院将检验合格信息及时反馈至市场监管部门,由其在15个工作日内同步至生态环境部门,后者再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环保编码审核。这一流程的顺畅运转,得益于湖州市市场监管局搭建的数据共享平台,而该院则为数据流转提供了精准的源头信息。目前,全市2.9万台叉车信息已实现动态交互,企业重复填报工作量减少30%以上。
“让数据多跑,企业少跑,甚至不跑。”湖州特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严格遵循统一的数据交互规则,既确保了监管无死角,又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
为让更多企业享受到便利,该院一方面利用检验现场开展精准宣传,把办理指南送到企业手中;另一方面,联合乡镇市场监管所和生态环境部门,对已办“绿牌”未办“蓝牌”的叉车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提醒补办。数据显示,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已完成叉车“蓝绿牌”合办145台,“蓝牌”登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6%。
□孙建新 蒋瑜毅 冯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