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特殊食品 特别守护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11

  8月8日,福建省特殊食品产业帮扶联盟开展的“标杆引领 共建共享”帮扶系列活动走进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该联盟自今年6月成立后,赋能产业、精准帮扶企业的第一站。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该局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特殊食品安全全链条防护网。其中,帮扶联盟旨在推动全省特殊食品企业把握健康中国战略机遇,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压实“两个责任”
  按照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要求,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针对特殊食品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全配备、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全覆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全到位,把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要求嵌入企业日常管理。
  此外,建立完善包保主体动态更新管理制度、包保督导定期通报督促制度、督导问题整改落实贯通协调机制,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推进特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监督抽考,每年生产企业抽考覆盖率100%、经营企业覆盖率不少于50%。

构建闭环监管
  为完善特殊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建立“智慧+信用+风险管控”闭环式监管。
  深化智慧监管,实现“监管不扰企”。推动婴配乳粉和特医食品生产企业关键点远程非现场监管,今年上半年,非现场监管系统自动识别车间湿度超标、设备运行异常等风险隐患65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同时,在特殊食品经营企业试点非现场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对1500余家经营主体实施数据动态采集,实现“监管不扰企”的无感监管创新。
  推进信用监管,实现企业分级分类信用管理与特殊食品监管深度融合。该局构建“三维评估+动态调整+精准施策”特殊食品全链条监管体系,通过静态、动态、通用信用“三维指标”+A至D级“四级分类”的量化模型,将企业信用状况转化为具体风险等级,以风险等级开展差异化监管。
  强化风险闭环管控,实施“穿透式”监管。针对生产环节,全面研判重点品种、关键点位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健全“一企一策”,强化精准监管。针对经营环节,及时收集研判潜在性苗头性风险隐患信息,完善“一域一策”,强化联动监管。

推动产业帮扶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加强对企业备案国产保健食品的指导服务,今年累计发放国产保健食品有效备案凭证18件、完成变更备案信息16件,支持企业开展国产保健食品复配备案试点工作。健全“一对一”帮扶机制,平稳有序推进在产在售“无有效期和无产品技术要求”国产保健食品集中换证。
  在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中,该局创新“115”工作模式,即建立1支专业检查员队伍、1个三级联动平台、5张监管服务清单,将监督检查与帮扶指导深度融合,对违法违规经营主体既开行政执法处罚清单,又开行政执法服务清单,推动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问题。
  福建省特殊食品产业帮扶联盟成立后,通过举办公益培训、打造帮扶直通车、开展结对帮扶等举措,推动产业协同、技术赋能、市场拓展、资源共享,助力特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社会共治
  去年10月,在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福建省特殊食品与化妆品协会启动特殊食品行业诚信自律联盟,现场50家联盟成员企业共同宣誓“诚信自律联盟十大公约”,向全社会承诺,将以诚信为本、以自律为纲,共同践行诚信自律承诺,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行业自律联盟构建起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自律的良性共治局面。
  社会共治为市场监管注入多元合力,是构建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生态的重要力量。福建省市场销售的特殊食品相关信息全部录入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行“一品一码”信息化追溯管理。今年以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特殊食品企业“产品追溯码、企业诚信码、社会监督码”三码合一的试点探索,全面构建集产品追溯、企业承诺、社会监督为一体的诚信体系,提升福建特食行业整体形象。
  同时,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以及特殊食品安全知识“五进”宣传活动、组织“万名食安员”公益培训活动等,持续推动形成“一老一少一病患”全社会共治格局。
  “我们正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与公共数据平台对接,建立特殊食品全链条监管数据库,明年全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实现远程监管系统100%接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将以落实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为抓手,助力实现行业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陈长飞 通讯员 赵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