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 

开渔季安全尝“鲜”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12

  立秋后,海鲜大量上市,此时的海鲜味道美、品质佳,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帮助消费者科学采购、食用海鲜产品,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特发布消费提示如下——
  烹调海鲜要煮熟,辨别新鲜再入口。海鲜本身带菌,未经热加工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消费者在加工海鲜时,在沸水中煮4分钟~5分钟,以达到彻底杀菌的目的。食用醉蟹、生海胆、酱油腌海鲜等不加热烹调的海鲜要格外慎重。此外,海鲜所含蛋白质分解快,一旦死去便会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海鲜产品不宜长时间存放,要及时冷藏、尽快烹调,烹饪后及时食用。
  食用海鲜须注意,啤酒水果稍后食。吃海鲜时,最好不要喝啤酒。虾、蟹等海鲜在人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尿酸过高可能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偶尔吃海鲜、喝啤酒不一定会引起痛风,但如果长期大量吃海鲜、喝啤酒,会加速尿酸的形成,增加痛风风险。吃完海鲜后,也不可立即食用水果或喝茶。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一旦与水果、茶叶中的鞣酸相结合,就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甚至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食用海鲜后,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水果、喝茶。
  切莫大量食海鲜,合理饮食保健康。海鲜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过量食用会对人体代谢造成负担。此外,海鲜中还含有丰富的碘元素,过量食用会造成体内的碘元素超标。
  选购海鲜要仔细,保留凭证维权益。不同的海鲜生长周期不同,成熟期也各不相同,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应季海鲜,如秋季可选购梭子蟹、海虾、蛤蜊等。消费者应到正规商店选购新鲜的海鲜产品,并及时食用或冷藏保存。若发现海鲜存在不新鲜、变质等情况,要果断丢弃,切勿食用。购买海鲜时,应保留好购物凭证,一旦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消费者在食用海鲜后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保存好相关证据,以便有关部门调查取证。 来源:河南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