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14
2020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寒风刺骨。泰兴市市场监管局虹桥分局联合公安和当地镇政府,突袭一处藏匿在居民楼地下室的豆制品“黑作坊”。此前它因卫生条件恶劣被多次投诉,老板王某却总是锁门拒查,甚至煽动邻里阻挠。这次,我们决心端掉这个“黑作坊”。
“哐当!”铁门被强行推开。昏暗灯光下,景象触目惊心:墙壁发霉挂满蛛网,污水蜿蜒;浑浊发绿的脏水桶里泡着豆腐坯;油污灶台旁堆着沾泥的编织袋;地上散落着霉变的黄豆粒。
阴影中,老板王某抄起沉重的铁勺,嘶吼着“你们就是不想让我活”,朝我们砸来。混乱中执法人员制止了他,我忍着臂上火辣辣的疼,准备开具文书。然而,当《责令改正通知书》递到面前时,他猛地抢过去,“嗤啦——嗤啦——”瞬间撕得粉碎!碎片混着一把湿漉漉的豆渣,狠狠砸在我的制服前襟上。他用嘶哑的声音控诉:“我女儿得了白血病!你们还要罚我?你们懂什么叫命苦吗?!”
回程车上,空气凝固。我的手指关节在冲突中被铁门夹得肿胀淤青,但远不及心头的沉重。证据确凿,必须依法取缔,这是底线。可王某女儿厚厚的病历、作坊角落成箱的化疗药、他蹲在墙角低着头说“我也想租亮堂地方……押金够女儿做三次腰穿”的绝望,都是真的。法与情,冰冷的规则与滚烫的苦难,在我心中撕扯成一个死结。
“法不容情,但执法者可以有心。”老所长的话点醒了我。我向局里详细汇报王某的困境,申请对罚款分期执行,并协调街道帮他寻找合法的小作坊场地。同时,我们溯源查处了向他供应劣质霉变黄豆的上游批发商。我还联系了一家合规豆制品企业,促成“代加工”合作:企业提供原料、负责品控,王某在合法场地生产,产品由企业回收销售,其食堂优先采购。这给了他一条合规的“活路”。
一周后,王某局促地出现在分局门口。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温热的红色塑料袋塞进我手里,上面写着:“对不起,那天我不该砸人。”打开袋子,里面是一包沉甸甸的红糖,让我禁不住心头一热。
几年过去了,这次经历仍深深烙印在我心里,时刻提醒我:执法的天平,一端是铁律,一端是人心。真正的严格执法,不是“一罚了之”,而是用智慧与温度,为经营者找寻一条通往合规的道路,这也是我们身上制服的价值。
□江苏省泰兴市市场监管局虹桥分局 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