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8
今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为期一年的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强化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衔接,着力构建全链条监管屏障,进一步织密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行动开展4个月以来,两部门查办相关案件29件,通过严厉惩戒形成强大震慑,有效倒逼行业规范经营。
此次专项整治精准锁定“12+2”个重点品种,涵盖豇豆、芹菜、香蕉、荔枝、芒果等蔬菜水果,以及鳊鱼、大口黑鲈、鲫鱼、乌鳢、牛蛙、黄鳝、泥鳅等水产品,同时将沃柑、龙眼纳入重点监管清单,实现对高风险品类的精准覆盖。
在执法中,两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农业农村部门瞄准产地准出环节,重点检查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收购点合格证开具规范性,以及药物残留检测制度落实情况,从源头把控质量关;市场监管部门则紧盯市场准入环节,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销售渠道进行全面排查,压实生产经营者及市场管理方主体责任,督促其完善进销货台账管理,严格查验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
两部门创新推行“白+黑”监管模式。白天,执法人员利用农贸市场经营高峰时段开展密集检查;深夜,则聚焦货物集散交易市场实施突击抽查。“这种全天候、无缝隙的错时监管机制,不仅强化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更实现了对问题产品‘源头追溯、市场倒查’闭环管理。”桂林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经营科负责人说。
其间,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着眼关键环节,联合召开部门会商会4场,及时通报并协查抽检不合格产品16次;在全市各主要市场显著位置张贴《重点问题易检出药物清单》70余份,以直观方式普及风险知识,有效增强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意识。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杨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