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思考 > 

推进特医食品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18

  近年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在疾病管理和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江苏省淮安市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产业孵化器,通过组建专班、优化制度、整合资源、拓展场景等举措,致力于打造“营养健康之都”。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对其孵化模式开展深入调研,并对相关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总结。

淮安经验
  组建专班。市政府层面,淮安市组建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特医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组,市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调配全市资源强化行政领导。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层面,组建了产业研究组和产业招商组,积极拓展特医食品科技产业渠道和链主企业,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担任产业顾问,为地方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优化制度。基于江苏省先后出台的《江苏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经营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管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淮安市坚持落实、探索并创新产业政策,重点发力打通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等重点经营环节存在的瓶颈堵点,探索拓宽产品新应用场景。同时,提出对初创企业“雪中送炭”和规模企业“论功行赏”的淮安“特医十条”,从土地、环境、资本、设施、技术、人才、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特医食品企业精准优惠政策扶持,重点解决初创企业的难点痛点。
  整合资源。一是明确主体,推动研发机构、生产销售企业、医疗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企业共同组成特医食品产业联盟,作为推动淮安特医食品产业发展的主体。二是搭建载体,联合长三角国创中心数字医疗所和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集临床科研、医工融合、辅助诊治、分级诊疗、疗效评估、产品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营养大数据库,构建淮安特医食品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三是丰富群体,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团队深度绑定,吸纳人才为企业提供研发支持。
  场景扩展。在深入开展进社区、进养老机构、进学校、进药店“四进”活动的基础上,加强科普宣传,不断提升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水平,拓展销售渠道和应用场景。一是发挥示范效应,从全市筛选出11个具有良好基础的社区,借鉴上海、苏州明星社区运营模式,打造“特医食品示范社区”。二是推动规范管理,市场监管部门通过“邀约式检查”开展“服务型监管”,对特医食品的运输、存储、销售等进行上门指导,推动特医食品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内规范化管理和使用。三是增加展示渠道,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对接全市知名连锁药店和重点养老服务机构,开辟特医食品使用新场景。

相关启示
  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当前面临产品创新受限、使用场景较少、社会认知度不高等普遍问题。通过调研淮安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多部门高效沟通协调机制。建议从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堵点问题入手,如畅通特医食品在医院使用方面,联合卫生、医保等部门出台特医食品临床使用指导性文件,规范医疗机构特医食品准入、存储、销售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以点带面,建立良好的高效沟通协调机制。
  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力度。以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创建为抓手,重点解决特医食品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项目,统筹布局对特医食品监管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管理,不断优化结构,注重相关成果转化。
  三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开展“先行先试”。建议选取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地级市开展特医食品堵点难点破冰行动“先行先试”。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通过政策救济鼓励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区域资源,群策群力解决创新受限、使用场景较少、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适时推广,通过试点树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特医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田 明 江苏省淮安市市场监管局 王国文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产业发展办公室 邹敬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