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为“耕海”护航 给“美味”保驾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19

  8月16日,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福建全省迎来盛大“开渔”。当天中午12时,约8200艘渔船鸣笛竞发,开启新一轮“耕海”征程。接下来,全国各地的餐桌将陆续摆上来自福建的鲜美鱼获。这份便捷可得的美味背后,离不开现代化冷链物流系统的保驾护航。
  作为海洋资源丰富、特色海洋产业快速发展的省份,福建拥有发达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今年7月,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运营经验交流会在福州召开,探索“强化骨干网络·创新数智应用”冷链物流数智化转型升级路径,推动现代冷链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
  自漳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正式获批以来,福建已形成福州、泉州与漳州三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协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元洪片区正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8月18日,记者走进片区,只见一辆辆装载冷冻水产品的货车正有序地卸货、装车、入库——挪威三文鱼、厄瓜多尔白虾等来自世界各地的生鲜水产品源源不断被送入元洪国际食品交易中心冷库,再分销至全国各地。繁忙景象的背后,离不开福清市市场监管局的精准赋能:该局充分运用行政许可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融资等市场监管“工具箱”,为片区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马尾片区,定位为远洋捕捞、集散交易、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打造东南亚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交易中心。记者在福州马尾区名成海峡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基地看到,冷链车络绎不绝,工人们正忙着对刚捕捞上岸的金枪鱼、鲍鱼、大黄鱼等海鲜进行快速分拣、包装,随即送入冷库。据了解,该基地拥有15万吨高标准冷库,入驻国内外商户1000余户,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及东盟各国。做好冷库食品安全管理,既关乎食品安全监管成效,也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马尾区市场监管局在该基地实施商户档案“一户一库一档”管理,建立经营者花名册、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出入库台账3份清单。同时,开展商户风险分级管理,根据抽检合格率、投诉记录等指标,对商户进行动态评估和分级,实现对风险精准管控。此外,全面推行“一品一码”赋码管理,严格查验相关凭证,建立出入库台账,实现产品从入库到出库全程数字化留痕。“我们通过建立溯源系统,精准掌握水产品来源和流向,从而有效保障冷库食品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马尾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泉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位于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由祥芝国家中心渔港片区、水产品冷链加工与交易片区构成,占地总面积1611亩,其中存量冷库库容43万立方米。该基地属地市场监管所——石狮市鸿山镇市场监管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助力基地冷库产业健康发展。该所建立监管台账及氨制冷系统档案,接入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实施动态更新,以便全面掌握冷库基础信息。举办海产品加工企业培训,邀请专家讲授食品添加剂使用等知识,进一步规范冷库企业加工作业流程。组织冷库经营户参观行业标杆企业,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督促其依法合规经营。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该所邀请相关技术专家上门指导,确保冷库安全运行。该所还着力促进小微企业与闲置冷库对接,盘活存量资源。
  漳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位于东山县与云霄县,占地面积6486亩,由水产品精深加工区、休闲渔业区和水产品粗加工区三大功能区构成。“基地落成后,我们公司的黄鱼、鱿鱼等海鲜产品将在品质稳定性和市场响应速度上大幅提升,消费者能更便捷地领略到东山海鲜的魅力。”福建漳州聚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说。
  当前,福建正全力推进冷链物流行业智慧化升级。全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运用市场监管“工具箱”,通过政策引导、智慧监管、专家帮扶等举措,为冷链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 陈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