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20
福建省泉州市是我国民营经济重镇。近年来,泉州市充分发挥“双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快速维权中心)的独特优势,紧扣产业转型升级脉搏,以专利预审服务为企业创新注入加速度,助力构建“技术突围—专利护航—市场占领”的良性循环,为打造全国产业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快保护”助企扬帆出海
“在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泉州保护中心)的助力下,我们高效完成了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专利布局,为产品‘出海’筑牢根基。凭借这些专利‘护甲’,我们快速抢占市场,截至目前,相关产品累计实现海外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依靠自主研发的防滑鞋底技术,我们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指定供应商。”晋江鑫铭鞋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铭鞋材)负责人介绍。
户外运动安全,系于足下方寸。面对传统防滑装备场景适应性差、功能模块固化的痛点,鑫铭鞋材自主研发的防滑技术不仅解决了户外爱好者频繁换鞋的烦恼,更突破了地形自适应技术的国际壁垒。
鑫铭鞋材的技术攻坚离不开泉州保护中心的有力支撑。泉州保护中心通过“预审员+发明人+代理人”三方会诊机制,对企业的7项核心技术进行“靶向优化”,并通过合理的知识产权布局,为企业“无忧出海”保驾护航。
“我们的目标,是助力中国企业善用国际规则守护创新成果,在攀登产业高峰的路上行稳致远。”泉州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准保护”赋能精密制造
印花断续,这一由“间歇式运动”导致的难题曾长期困扰纺织印染行业。“我们通过双电机协同驱动与同步带轮创新设计,让圆网印花单元在导带静止时仍能持续平移,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佶龙机械)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20余年的技术积淀,最终在传动轴同步性上找到突破口。
“这种看似简单的机械创新,对行业发展意义深远。”泉州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心精准识别技术价值后,迅速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利预审方案:一方面细化技术要点,精准划定权利要求范围,避免“大而空”的表述影响专利稳定性;另一方面,开辟快速通道,提升专利申请质量。
“JL6188型圆网印花机”专利授权后,佶龙机械迅速打开市场,设备创收430万元,广受用户好评。“我们的设备丰富了市场选择,满足了差异化需求,也提升了行业科技水平和竞争力。”佶龙机械负责人表示。
该专利更成为企业转型的“金钥匙”。佶龙机械的圆网印花机不仅国内市场占有率多年稳居首位,更远销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已获授权专利38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
“全保护”激活产业动能
在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伞都”晋江东石镇,一项看似微小的技术创新正在掀起“绿色革命”。传统伞骨喷涂面临环保与效率的双重困境:手工喷涂成本高、VOC排放超标;自动化设备则因刚性夹具易导致伞骨凹陷、喷涂遮蔽,返工率高、效率低下。
为破解这一行业难题,海峡(晋江)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创新采用负压机驱动膨胀固定管对伞骨圆孔进行柔性夹持,辅以吸附块增强固定效果,实现伞骨无接触式定位,避免传统夹具对喷涂区域的遮挡和损伤。生产线集成智能喷枪系统、密闭喷漆仓及废气过滤装置,可实现伞骨无死角均匀喷涂,单次完成全表面覆盖,生产效率提升至少2倍,涂料利用率提高20%,漆雾挥发减少90%以上。
泉州保护中心为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预审阶段聚焦工艺独特性描述,推动该发明专利申请顺利获得授权;转化阶段推动专利向4家企业许可,创造直接经济收益360万元。目前,该专利产业化已带动区域伞具产业新增产值2000万元,显著提升整体竞争力。
当专利从“单打独斗”升级为“集群作战”,知识产权的价值愈加凸显,为产业撑起一片创新晴空。如今的海峡(晋江)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已成为制伞行业的创新枢纽,累计获得125件授权专利,包括35件发明专利。从研发设计、检测认证,到知识产权布局、技术转化的全链条服务,正持续激发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陈长飞 通讯员 黄礼坤 郭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