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晋”显质量担当 锻造钢铁脊梁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20

  立秋后,山西太原钢铁集团精密带钢车间内,一卷厚度仅0.015毫米的“手撕钢”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这卷能被徒手撕开的不锈钢箔材,正通过太原钢铁集团大明公司(以下简称大明公司)的精密加工线,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组件。与此同时,30公里外的山西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卷卷超薄锂电铜箔经过严格检测,即将发往比亚迪的电池工厂。从“手撕钢”到高端铜箔,从实验室的技术参数到生产线的质量管控,一条贯穿标准、技术、品牌的特钢材料质量强链,正在三晋大地上加速形成。

标准为基:构建产业升级的度量衡
  “6月23日,ISO/TC 156工作会议在西安批准了我们主导修订的两项国际腐蚀标准,这意味着太原钢铁集团在不锈钢耐蚀性检测领域拥有了‘话语权’。”太原钢铁集团制造部部长助理兼生产技术室主任段维芳站在国际标准修订证书前,语气中难掩自豪。这两项修订后的ISO3651标准,规范了不锈钢在硝酸与硫酸介质中抗晶间腐蚀性能的检测方法,直接影响全球能源、化工领域的材料安全标准。
  标准体系建设是质量强链的基石。今年7月,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印发《特钢材料产业质量强链工作方案》,明确将标准协同对接与国际引领作为核心任务。太原钢铁集团作为“链主”企业,已牵头推进1项国际标准和7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ISO4653《火花发射光谱法测定镍铁成分》正稳步推进至DIS阶段,4项国家标准有望年内通过审定。
  在大明公司的标准化车间内,副总陆春雨指着一套精密检测设备介绍:“我们建立了覆盖原材料检验、加工工艺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标准体系,仅剪切工艺就制定了18项参数标准,确保分条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作为连接太原钢铁集团与终端客户的关键环节,大明公司正构建技术标准统一、采购对标清晰、应用分级管控的服务体系,今年已帮助23家下游企业优化了采购标准。
  “惠科的铜箔产品能进入比亚迪供应链,标准化体系是敲门砖。”山西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政企部经理宋健拿起一卷标有详细参数的铜箔样品说。该公司构建的全流程标准体系涵盖8大核心模块,仅原材料检验就设置了26个关键控制点,通过提升检验频率和改进测试方法,使产品质量稳定性提升40%,客户投诉率下降65%。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李文军表示:“我们推动‘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打通标准壁垒,目前已在不锈钢、高端铜箔领域形成3套协同标准体系,这为全省打造高端特钢基地奠定了基础。”中北高新区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今年已为链上企业提供标准制定咨询137次,帮助6家中小企业通过了国际标准认证。

技术破壁:锻造创新驱动的硬实力
  中车集团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的铁轨上,10辆采用太原钢铁集团TE4003C5
®不锈钢轧制复合材料制造的C70E新型敞车正在进行负载测试。这批货车实现了强度、塑性、耐腐蚀性的完美平衡,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降低30%以上,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材料实现重大突破。
  技术攻关是质量强链的核心动力。太原钢铁集团组建的高端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联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8家科研机构,在高温合金钢、双相不锈钢等领域突破了12项关键技术。其中,“手撕钢”的研发攻克了钢质超纯净控制、箔材超平控制等7大技术难题,其精密带钢产品已应用于柔性显示屏、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5月12日,太原钢铁集团举办的“手撕钢”品牌发布会上,超导材料和掩膜版两类新产品的首发,吸引了120余位行业代表参与,推动形成了涵盖15家上下游企业的产业生态圈。
  在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台生箔机动态张力智能调控系统。这套自主研发的系统通过优化电解液添加剂配方和阴极辊研磨工艺,将6微米超薄铜箔的针孔率控制在0.3个/平方米以下,突破了锂电快充电池的材料瓶颈。“我们的技术团队用了18个月,做了3000多次试验,才攻克了氧化变色难题。”宋健指着一组对比样品说,现在产品存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完全满足IC载板的高端需求。
  大明公司的深加工车间里,一套针对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正在调试。陆春雨介绍:“我们开发的低变形焊接技术,能将焊接变形量控制在0.5毫米/米以内,这为核电设备制造提供了关键加工支持。”该公司今年已完成4项深加工技术突破,为建筑、汽车等6个行业定制了加工方案,成品良率提升至99.2%。
  “政产学研用的融合加速了技术转化。”李文军介绍,太原市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今年已帮助链上企业获得融资2.3亿元,推动8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链整体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8%。

品牌聚力:塑造价值跃升的金名片
  6月20日,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太原钢铁集团荣获“ESG竞争力典范
・永续发展”奖项,其“破解用水难题保护山西母亲河”案例入选《2025金蜜蜂责任竞争力案例集》。这是太原钢铁集团在品牌建设领域的又一突破,也是山西特钢材料品牌价值提升的缩影。
  品牌建设是质量强链的价值体现。按照《特钢材料产业质量强链工作方案》,太原市建立了“一企一策”的品牌培育机制,将太原钢铁集团、大明公司、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纳入市级重点培育库。太原钢铁集团正全力申报中国质量奖,其“手撕钢”品牌通过专场推介会已进入全球12家知名企业的供应链;大明公司和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则瞄准山西省质量奖,积极创建行业标杆。
  在太原钢铁集团的品牌展厅里,“手撕钢”与高铁轮轴、核电用钢等高端产品共同构成了“太原钢铁集团制造”的品牌矩阵。段维芳介绍:“我们构建了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融合的大品牌架构,仅‘手撕钢’就衍生出12个应用子品牌,带动精密带钢产品溢价率达30%以上。”
  大明公司打造的“不锈钢加工服务中心”品牌,已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服务能力。陆春雨拿起一份客户满意度报告说:“我们的定制化加工服务满意度达98.7%,这一品牌已成为太原钢铁集团产业链的重要补充。”今年该中心为15家客户开发了专用加工工艺,带动太原钢铁集团材料的终端应用价值提升15%。
  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ISO9001、IATF16949、ISO14001和ISO45001四项体系认证,构建了“质量+安全”的品牌标签。“进入比亚迪供应链后,我们的品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同类产品价格可比市场价高5%至8%。”宋健表示,公司正申报“山西精品”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
  从国际标准的制定到核心技术的突破,从单个企业的质量提升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山西特钢材料产业的质量强链之路正越走越宽。李文军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力争到2026年形成以太原钢铁集团为核心、50家骨干企业协同的质量生态,让‘山西特钢’成为全国高端材料领域的质量标杆。”在这片曾经孕育出晋商诚信精神的土地上,新时代的质量强省实践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本报记者 吴 楠 通讯员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