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天山南北展新颜 丝路枢纽再腾飞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25

①|②|③|④|⑤

  绵延的天山,古老的丝路,茫茫的戈壁,美丽的绿洲。在祖国的西北边陲,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动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欣欣向荣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要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别是全区上下紧紧围绕《自治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一批营商环境牵引性、关键性、标志性改革,一系列实打实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构建了市场机制有效、政府保障到位的营商环境,全力培育和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环境 促发展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盛夏时节,在吐鲁番各地的葡萄种植园内,总能听到农民丰收的歌声。在果园大棚里,一串串葡萄如晶莹剔透的浅绿色翡翠,垂挂在藤蔓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们穿梭其间,仔细检查葡萄长势,为采摘做着准备。
  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地处世界葡萄种植黄金地带,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充足。目前,吐鲁番市葡萄种植面积达63.28万亩,拥有550多个品种,产量占新疆葡萄总产量的40%左右,生产的葡萄可满足全国人均超一公斤的需求,葡萄产业已成为这里的一张“金名片”。
  8月8日,第三十一届丝绸之路葡萄节在吐鲁番葡萄沟开幕。从8月初起,吐鲁番市市场监管局协同该市葡萄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深入辖区市场葡萄销售点,开展鲜食葡萄销售专项监管行动,重点规范称重销售、“吐鲁番葡萄”地理标志使用等行为。
  该局市场监管人员走进鲜食葡萄销售点,向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详细解读“吐鲁番葡萄”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与使用规范,提醒他们严格把控葡萄品质,增强品牌保护意识。该局还构建线上线下一体执法监管体系,加强网络交易在线监测工作,规范葡萄产品线上销售市场,全力守护“吐鲁番葡萄”这块金字招牌。
  葡萄叶、鲜食葡萄、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浑身都是宝,吐鲁番葡萄产业也实现全链条跃升。近年来,吐鲁番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优化当地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交易秩序与服务水平,引导当地葡萄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认真学习《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指导相关企业推进葡萄干晾晒场地标准化改造,完善全流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维护良好产业生态,共同推动葡萄产业向更高质量、更优效益的方向发展。
  吐鲁番葡萄产业的提升之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充分用好政策工具箱、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质量标杆培育行动,启动精准培育企业32家,帮助763家链上企业解决质量瓶颈问题1019个。同步做好标准服务,支持民营企业提升标准化能力,推动新疆民营企业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立项23项,主导或参与相关国家标准制定83项。
  该局持续打造“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以“标准+认证”的有力举措,培育了一批品牌形象突出、国内先进、质量水平一流、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目前已有26家企业、90项产品通过认证,与福建省厦门市签订互认协议,打造产、供、销全链条专门通道。
  今年世界认可日期间,乌鲁木齐市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高质量发展活动,同时举办了“新疆品质”产销对接会,促进产销精准匹配,搭建生产方与采购方高效对接平台,推动产销协同,让更多新疆好产品走出去。
  “统一的标准有助于打造‘新疆品质’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对认证产品有明确的质量认知和信任。”新疆质量基础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明介绍,目前自治区已经发布30多项涉及农畜产品、加工产品的“新疆品质”团体标准,未来将继续对标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更多“新疆品质”通用标准、技术管理及特色产品标准,建立起“新疆品质”高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为“新疆品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准则。

建制度 强基础
  “营商环境优在新疆”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努力践行“监管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
  2022年11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从18个方面提出112项重点任务,其中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领域改革等工作,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推动。
  202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印发《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4项工作举措,包括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为首批5173家企业提供“新质贷”服务、上线运行棉花质量追溯平台和智慧监管平台、持续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推动“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梯次发展、实施食品安全示范引领行动、食品安全领域开门办抽检、推广应用“丝路有信”新疆企业信用码、加大网络交易监管力度、公开征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问题线索等。
  2024年10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继续推进《三年行动方案》任务落实,发挥新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示范作用,推出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改革举措。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着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深入企业一线,面对面了解情况、倾听诉求,常态化开展“坐诊接诉”活动,着力解决企业困难诉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坚决杜绝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现象,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共七章65条,涵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要素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等核心领域,明确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出发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从制度设计上为市场“松绑”、为创新“赋能”,让经营主体“敢投资、愿创业、能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法治支撑。
  制度保障与监管创新同步发力,为营商环境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三年行动方案》已进入决战收官阶段。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112项重点任务完成108项,完成率达96.4%,剩余4项正处于全力冲刺阶段。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营商环境实现系统性跃升,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68.21万户,较2022年增长19.5%,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提效能 增便利
  “现在政务服务不仅速度快,而且工作人员的态度也非常好,我们材料齐全,很快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新疆常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亚雄说,只要询问都能得到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指导。
  黄亚雄说,以前办理登记注册业务,要提前准备好各种纸质材料到窗口核对,如果有缺少的材料,还得继续补充,再跑一次。现在通过“一站式”受理服务、“涉企综窗”服务,只要在网上把材料补齐,通过审核后,现场很快就能拿到新的营业执照,比以前方便多了。
  近年来,得益于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推出的“一件事一次办”主体套餐服务,形成了线上线下全程网办“一网通”平台、线下“一窗受理”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方便各类经营主体,不断提升企业开办时效。
  当前,乌鲁木齐市企业享受的便捷服务,已逐步拓展至自治区各地。自治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便利市场准入,着力增强助企帮扶效能,持续强化公平竞争治理,一系列“组合拳”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完成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牵头任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便捷经营主体准营准入,打造“新企办”“新服办”服务品牌,开发个体工商户“掌上办”移动端小程序,提高体验度、满意度,新设立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网办率96.66%。同时,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有效落实。
  市场监管部门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开展公平竞争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审查新出台政策措施2364件,修改调整政策措施33件,清理存量政策措施2372件,废止、修改政策措施11件。开展公平竞争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审查新增政策措施、清理存量政策措施17287件,纠正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政策措施437件。
  针对市场环境和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有序开展“守护公平竞争”专项行动、价监竞争守护行动、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执法行动,依法办结不正当竞争案件69件,案值387万元,罚没款778万元。
  在市场监管部门努力下,新疆各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一日办结、零成本”。2025年上半年,自治区新设经营主体20.18万户,同比增长9.71%,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强监管 护公平
  经营主体持续健康成长,需要公正透明、高效有力的市场监管。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监管执法专项行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良法善治筑牢基础,也给经营主体发展带来更强信心。
  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以筑牢执法根基为目标,组织开展覆盖全区的执法培训,各地结合实际深入推进自查自纠与线索排查,将培训成果切实转化为实战能力,有效提升了执法队伍的专业素养,为各项执法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案卷评查精准挖掘基层执法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针对评查结果总结典型经验并下发提示,持续推动各地举一反三、精进工作。对于上级转办、群众反映的涉企执法线索,坚持快查快处、依法依规核查,各地结合整治实际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通过评查整改强化法治思维、程序意识和证据观念,让市场监管执法更趋公正、文明、规范。
  在协作机制完善方面,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强化联动配合,形成高效执法协作。在护农资整治化肥市场工作中,聚焦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等重点区域实施靶向施治,加强生产流通全链条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有效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大型企业年报公示信息“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抽查,今年以来共检查大型企业231户。探索实施“一业一查”工作机制,制定印发《自治区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第一版)》,纳入重点事项27项。全面推行双随机差异化监管,完成抽查任务1193个、抽查检查对象16828户,减少重复检查729户次,进一步提高监管精度。同时对自治区168万户个体工商户、11.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在全国率先实现经营主体的信用风险管理全覆盖。
  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执法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办结不正当竞争案件174件。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办结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727件。持续开展涉企收费集中治理,办结涉企乱收费案件51件。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办理“首违不罚”“轻微违法不罚”、较低数额罚款案件,有力降低经营主体违法纠错成本。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聚焦民生关切与市场秩序痛点难点,在强化能力建设、提升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协作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增信用 释红利
  “诚信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道。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营企业守法水平,让诚信经营成为良好营商环境的鲜明底色。
  该局实施企业信用培育计划,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助力11.7万户经营主体以信用承诺方式取得许可或修复信用。同时强化信用激励,对获得荣誉的289家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新疆)上予以标注公示,提升信用良好企业获得感。
  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创新“三书同达”信用修复服务模式,累计为51万户经营主体实现信用修复,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同时深入推进年报精细化管理,依托“丝路有信”企业信用码,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年报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2024年,自治区企业、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分别为94.16%、75.5%,创历年新高。
  为进一步让经营主体获得可感可知的信用“红利”,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探索开发“丝路企信贷”“个体疆信贷”普惠金融产品,为2099户小微企业和3485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金额合计49.26亿元。
  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还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梳理案件线索1925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经营主体152例,协同相关部门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打造守法诚信市场环境。同时,按照“唤醒一批、规范一批、吊销一批”原则,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个体工商户7.2万户,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大盘之“稳”,谋发展质量之“进”。如今的新疆正展现出全新的活力与魅力,成为投资者竞相奔赴、扎根筑梦的热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全体干部将真抓实干、笃行不怠,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确保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开花结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图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日常工作场景。
  图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变更业务。
  图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市场监管局深入食品经营单位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隐患,维护辖区市场秩序。
  图④⑤ 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活力迸发,消费市场日益火爆。

□陈 硕 杜志锋 王 林 李晓静/摄
□本报记者 李 晶 周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