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27
在犹江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江西省上犹县企业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当一项项“沉睡”的专利被唤醒,成为撬动发展的“金钥匙”;当“上犹造”的标准首次登上国际舞台,赢得世界话语权;当“江西名牌”的金字招牌让众多企业熠熠生辉;当一度“负重”的企业在包容审慎下轻装上阵……
近年来,上犹县市场监管局践行“以服务促监管、寓监管于服务”的理念,打出一套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推动辖区一家家企业突破瓶颈、创新变革、勇闯全国统一大市场。
破冰融资难题 晨光稀土的“专利变现记”
“技术我们有,专利也不少,可就是缺流动资金扩大生产,就像守着金山没饭吃!”不久前,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还在为融资难题发愁。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传统贷款抵押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创新发展的血脉面临“梗阻”。在企业破冰融资难的关键时刻,上犹县市场监管局带着“知产变资产”的解决方案主动上门。
依托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不仅为晨光公司精准“把脉”专利布局,更积极搭建“市监沙龙”银企对接平台。更关键的是,上犹县市场监管局推动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优化了评估流程,并高效兑现政策。
短短时间内,原本躺在文件柜里的专利证书被成功激活,晨光公司以其核心专利权作为质押,成功获得了1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这笔“及时雨”解了企业发展资金的燃眉之急,使企业创新活力喷涌而出,以稀土行业首家通过两化融合3A认证的新面貌,加速行进在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赛道上。
近3年来,上犹县市场监管局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渠道服务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牵线赣州银行、九江银行等当地多家商业银行为县内24家科创企业以专利权“换”来融资超4亿元。
抢占制高点 森泰竹木的“国际标准登顶路”
在2025年4月的日本大阪世博会上,中国馆以“竹简折叠式外墙”惊艳亮相。赣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馆竹材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全程主导了中国馆的竹制装饰艺术、展呈空间设计、关键技术研发,深度参与施工落地全流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竹产业的科技高度与文化底蕴。
回望来时路,曾经的赣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怀揣着用家乡竹资源走向世界的远大梦想,却长期苦于缺乏国际认可的“通行证”。上犹县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标准强县,强化标准引领,助力企业抢占行业制高点。瞄准国际技术前沿,精准指导赣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联合国际竹藤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等机构,开启了一场长达6年的技术攻关征程,从实验室研究到无数次工艺验证,从国内标准摸索到与国际专家反复磋商。2025年初,功夫不负有心人,由赣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制定的《竹结构-竹集成材产品规范》作为全球首个竹结构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上犹标准”首次站上世界舞台中央,上犹竹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完美跨越。
截至目前,上犹县市场监管局服务县内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39项、行业标准38项。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上犹企业在有色金属冶炼、玻纤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擦亮金字招牌 峻岭茶业的“名牌诞生记”
“江西名牌”是品质的象征,更是市场的“敲门砖”。对于江西峻岭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而言,申报“江西名牌”曾是一项系统复杂而考验耐力的品牌建设工程。
如何擦亮企业自身的金字招牌?上犹县市场监管局化身“金牌管家”,提前介入峻岭茶业的申报工作,从梳理申报材料、对标评价指标到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供“一站式”精准辅导和帮办服务。
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服务,手把手指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炼产品核心优势、规范申报材料,烦琐的流程变得清晰顺畅,申报的质效大幅提升。最终,峻岭茶业的产品成功跻身“江西省名牌产品”行列。从云雾萦绕的梅岭山巅一路走来,峻岭茶业的产品还获得了“江西绿色生态”“深圳圳品”“有机转换”等多项认证,与犹江绿月、华歌茶业等重点茶业企业携手县“两山”公司,抱团打造“上猷臻品”优质生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上犹县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品牌强县。截至目前,已有27家上犹企业的44项产品荣膺“江西名牌”,共同构成“上犹制造”最闪亮的名片集群。上犹绿茶,一叶香天下。2025年5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公布数据显示,上犹绿茶品牌价值已攀升至9.66亿元。
厚植营商沃土 一家“重生”企业的信用之旅
“因为一次无心的小疏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贷款被拒、投标受限,企业差点‘休克’!”一家上犹制造业小微企业负责人回忆起当时的困境仍心有余悸。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受损,寸步难行。上犹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推行“五心”市监服务,厚植包容审慎、助企纾困的营商沃土。该局对这家因非主观恶意、轻微违规而“跌倒”的企业,没有一罚了之,而是迅速开辟绿色通道。工作人员主动对接,详细讲解信用修复政策和流程,指导企业快速纠正失误、补齐材料。经过高效核查与审批程序,企业被顺利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信用得以“重生”。
“感觉肩上的重担一下子卸掉了,又能轻装上阵了!”企业负责人感慨万分。截至目前,上犹县市场监管局已帮助126户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让企业在融资、投标、资质申报等关键经营活动中“重获生机”。
这些鲜活的助企案例背后,是上犹县市场监管局以暖心服务传递政策温度、用务实举措滋养营商土壤的生动实践。在这样的有力护航下,更多上犹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大胆创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本报记者 李 元 通讯员 肖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