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27
扫描二维码,了解案例详情|扫描二维码,了解案例详情
本报讯 (记者 邵甜甜)8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此次公布的案例共18件,所涉案件分别由内蒙古、上海、广东、浙江、吉林、甘肃、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宁夏、广西、新疆、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记者梳理发现,18件案例典型意义显著。部分案例时间跨度长,销售记录、物流单等证据分散,难以全面收集,需要执法人员通过走访调查、耐心说服经营户等方式细致取证;有的当事人通过微信搭建制假售假网络,利用微信记录难以调查的特点逃避打击,需要执法人员发挥行刑衔接机制作用,联合公安机关通过退货手机号码、微信号锁定线索,结合天网工程和人脸识别技术精准溯源,同时对电脑、手机数据取证,最终落实当事人身份信息及实际经营地址,查清资金往来记录和物流数据;有的案例中,执法部门通过跨省数据追踪、多点同步收网,全链条捣毁制假窝点、仓储点及销售网点。此外,部分案例涉及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权益保护,展示了市场监管部门对国内外商标持有人合法权益的公正保护立场。
在林某某等人侵犯“HERMèS”(爱马仕)等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中,针对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和吉隆镇区域有10多家工厂涉嫌制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鞋线索,2023年8月10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与省公安厅联合行动,一举捣毁窝点27个,抓获林某某等犯罪嫌疑人54名,查获假冒“HERMèS”(爱马仕)、“CHANEL”(香奈儿)、“DIOR”(迪奥)等注册商标的鞋类产品2.1万双,扣押侵权包装材料6.3万件,涉案金额达2.16亿元。19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5个月至4年不等,并处罚金共计380万元。据了解,本案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落实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通过举报奖励获取案件线索。二是依托行刑衔接机制,整合市场监管、公安部门执法资源,对侵权假冒行为深入调查,实现从源头到销售全链条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