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27
本报讯 (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车亚焕)8月27日,2025面向东盟的标准化合作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标准化创新合作,赋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着力共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标准互认体系,加快形成“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跨境产业生态。
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由市场监管总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主办。该中心作为专门负责中国—东盟标准化合作具体事务的国家级平台,近年来为广西持续深化面向东盟的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起到积极作用。广西依托该中心,积极发挥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聚焦东盟国家特色产业,实施了一批“小而美”标准化合作项目,并通过畅通政策沟通、人员交往、工作交流等渠道,开展重大项目和区域标准研制,推动中国—东盟标准共研、共建、共享,切实消除此前双方开展标准化交流合作的堵点,显著提升标准制度型开放水平。
据悉,为推动中国基础设施标准“走出去”,广西主动服务中老铁路建设,以中国相关铁路标准为蓝本,与老挝合作,研制老挝首个铁路国家标准,实现中国铁路标准走进东盟的历史性突破,为中越铁路、中泰铁路乃至东盟铁路建设提供“标准范本”。此外,《海岸工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在印度尼西亚等7个国家推广应用,有效拓展当地大型复杂土木工程主体结构体系安全适用范围,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针对跨境电商商品退货难、跨境快递效率低等曾制约中越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问题,广西推动实施跨境物流服务标准提升项目,结合中越两国实际情况,编制跨境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推动中越快递物流企业共同制定发布跨境快递物流出、入仓和分拣集拼管理规范等中越双语跨境快递物流团体标准,让企业运营成本由原来的5元/票降低至3.5元/票。
在农业领域,广西积极发挥种植技术优势,开展农业标准在东盟国家的适用性研究,联合中资企业和东盟国家相关机构,在东盟推行标准化理念和适用农业种植技术。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广西已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合作建设水稻、甘蔗、西瓜、香蕉、火龙果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万亩,培训当地农业种植和标准化技术人员超1600人次,帮助解决当地农产品种植粗放、品种产量不高等问题,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标准的认同。以越南为例,广西开展水稻、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合作项目逾千亩,通过标准化种植、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使越南水稻单产增产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