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让冻土之下重现生机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28

  作为一名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的工作人员,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企业信用综合监管平台,点击“失信名单管理”和“信用修复管理”模块。一户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又一户户被移出——这样的流程,对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我像流水线操作工一样,无声地决定着经营主体的命运。如果不是那次指导两位老人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经历,我可能永远觉得,信用监管只是一套冷冰冰的机械程序。
  时间闪回2024年初的一天,我接到一个咨询电话:“喂,您好,是钱塘区市场监管局吗?我是杭州某某物业公司的,现在在银行办业务,他们说我公司账户被冻结了,因为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了……我该怎么办?”
  我熟练地查询后回复:“系统显示您的公司因‘查无下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我看到您在去年底变更了地址,现在只需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线申请移出就可以,全程网办。”这类问题我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回复几乎成了肌肉记忆。
  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有些着急:“我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网上操作我不太会啊……我马上来你们局,请你帮帮我好吗?”
  半小时后,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赶到了我的办公室。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们经营这家物业公司多年,早年在别的区做得还不错,后来受疫情影响,生意一落千丈,老两口只好暂时回了老家。因此,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他们一直不知情。这家公司是他们刚来杭州时一手创办的,就像自己的孩子,承载着10多年的心血与记忆。去年底,他们决定把公司迁到钱塘区,重整旗鼓再出发。
  在我近10年的信用监管工作中,听过太多因失信受惩戒、又通过信用修复重获新生的故事。听到老夫妻用“孩子”来形容自己的公司,我被深深触动了——对我而言,这只是钱塘区众多经营主体中普通的一家;对他们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珍贵存在。我判断,这次失信惩戒的教训对他们已经足够深刻。于是,我指导他们快速办理了经营异常名录移出手续。
  送走老夫妻后,我重新坐回电脑前,看着屏幕上一条条列入和移出的记录,心情已完全不同。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规则,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挣扎、坚持、梦想的故事。每一次信用修复,可能让冻土之下重现生机。我的工作不仅是维护规则,更要用高质量的服务去传递信用监管的温度与深度。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市场监管局 竺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