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天津宁河“四四联动”高质量推动食安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天津市宁河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创新社会共治模式,以“食安宁河志愿服务”为抓手,通过“四建”强基、“四员”落地、“四进”拓面、“四创”提质,充分激活志愿服务力量,推动食品安全宣传向基层延伸、向企业扎根,形成“志愿服务+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让食品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四建”强基:筑牢志愿服务组织根基

为确保食品安全志愿服务规范有序、高效运转,从组织体系、制度保障、形象塑造、项目运营四个维度发力,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

建“1+N”层级队伍。打造区、街镇、村居三级管理框架,组建区食安志愿服务总队1支、街镇(园区)分队17支,吸纳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优秀代表充实力量,登记志愿者达600余人;村居服务队由街镇统筹组建,明确层级职责与联动机制,系统提升专业化水平。

建规范管理制度。区食药安办印发《宁河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统一指导协调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者档案、服务时间统计、绩效评价等制度,为队伍高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

建统一服务形象。牵头设计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标识和志愿者服装,举行优秀食安志愿队伍授旗仪式,提升队伍辨识度与影响力,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参与积极性。

建项目化运营模式。对接专业化志愿团队,引导社会资本助力服务,吸引爱心企业捐赠物资、筹备资金制作宣传资料,通过项目化运作筹划多彩活动,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四员”落地: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发力

志愿者是食品安全治理的“神经末梢”,宁河区市场监管局引导志愿者化身“四员”,将服务触角延伸到食安治理各环节,用“志愿红” 守护“食安绿”。

当好食安宣传员。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让食安理念入脑入心。

当好食安排查员。排查服务区域内的食安隐患,收集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线索,协助做好舆情监控与网上宣传引导,筑牢风险预警防线。

当好食安保障员。协助监管人员维护辖区食安秩序,在重大活动、敏感节点等关键时期靠前服务,为重点时段食安保障添力。

当好食安监督员。熟悉服务区域食品相关信息,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监管部门,配合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响应迅速、处置高效。

“四进”拓面:让食安服务走进群众身边

制定全年志愿服务计划、定期开展志愿人员培训、紧盯“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围绕“商圈、集市”重点区域,聚焦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四进”志愿活动,将安全知识与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进基层(社区、村居)。在社区打造“食安小剧场”,用居民熟悉的生活场景宣传法律法规,讲透风险点,增强民众食安意识;在村居开设“食安大舞台”,将“文化惠民”与“食安护民”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群众认同感,防控食源性疾病。

进企业。变“上门督促”为“上门赋能”,志愿者联合专业人员开展标签合规“回头看”,生产流程风险“我找茬”,餐饮商户“义诊月”,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提升餐饮从业人员食安意识与服务水平,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进校园。开设“食安公开课”,围绕个人卫生、食品贮存温度、正确烹调、预防食物中毒等内容科普知识;推行“校园食安”同时倡导按需用餐、反对浪费,让食安理念扎根校园。

进商圈。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食安治理,引导群众遵法守法、科学消费,提升维权能力与科学素养,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氛围。

“四创”提质:凝聚社会共治强大合力

通过创新打造“四个一”活动,持续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与实效,让食品安全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打造一个独立品牌。聚力培育“食安宁河”志愿服务品牌,志愿者统一穿戴印有品牌标识的服装开展活动,鲜明突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属性,增强品牌辨识度。

培育一个金牌项目。重点打造“食品标签审核公益服务”项目,抽调骨干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合规性审查+风险预警”双维度服务,对照法规标准进行技术性审核,精准定位标签漏洞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结合投诉案例库,提示高频风险点,从源头降低投诉举报风险,有效提升标签合规率。

吸引一批有生力量。利用寒暑假招募大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组建“食安小卫士”志愿队伍,通过模拟监管体验、校园食安巡查、家庭食安科普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心中埋下“食安种子”,进而影响家庭、辐射学校,汇聚共治“新力量”。

联动一支新兴队伍。吸纳外卖小哥加入志愿服务体系,发挥其“走街串巷、贴近商户”的独特优势,培育“移动宣传员”、“线索收集员”、“隐患速报员”,让穿梭街巷的“外卖蓝”成为延伸食安宣传的“流动前哨”,推动形成“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守护”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如今,天津市宁河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已成为食安工作的重要助力。随着队伍不断规范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守护“舌尖安全”的行列,正逐步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美食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为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