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维权 > 

17万元“救命钱”的背后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8-29

  8月1日下午,一面绣着“尽职尽责、爱心无限”的锦旗被送到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市场监管局吉大市场监管所干部李昀真的手中。送旗人周女士眼含热泪的笑容里,藏着一段跨越三个月的维权故事。正是李昀真团队的执着调解,让周女士母亲的17万元癌症治疗预付款失而复得,也让这个困境中的家庭重燃希望。
  时间回溯至5月,周女士的母亲被确诊卵巢癌,一家公司宣称“可用中药治疗替代化疗,确保肿瘤缩小至正常水平”。在这份沉甸甸的承诺下,老人与该公司签订健康咨询服务合同,支付17万元服务费。然而三个月服务期满,病情毫无改善。当周女士依据“无效退款”约定要求返还费用时,却遭到商家断然拒绝。
  “那是母亲的救命钱啊!”周女士通过12345热线求助时心急如焚。吉大市场监管所接诉后,迅速指派李昀真团队介入。执法人员注意到,涉事公司的宣传明显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关于“不得虚构保健功效诱导老年人消费”的规定,其“无效退款”承诺未兑现亦构成违约。
  调查初期,商家以“已按合同提供服务”为由拒不退费。李昀真团队一方面固定合同文本、宣传材料等关键证据,另一方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明确指出其“治疗效果保证”属于虚假商业宣传,涉嫌误导消费。在连续三次普法约谈中,执法人员逐条解析法律责任,告知其行为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风险。
  法律的威慑与情理的疏导,最终促使商家转变态度。6月26日,在吉大市场监管所见证下,双方签订和解协议,17万元全额退还。拿到退款的周女士当场哽咽:“这笔钱能让母亲接受正规治疗了。”
  数据显示,近三年,吉大市场监管所通过专项整治,累计为企业挽回转供电环节损失超350万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施行以来,已成功调解多起预付式消费纠纷,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4万余元。
  从查处虚假宣传到规范预付卡乱象,从化解市民消费纠纷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吉大市场监管所以“监管为民”的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正如所长张正国所言:“每一面锦旗都是一份信任,每一笔退款都连着民生冷暖。”
  如今,那面“尽职尽责、爱心无限”的锦旗在办公区格外醒目。它不仅见证着一起消费纠纷的圆满解决,更映照出市场监管部门守护民生福祉的初心与担当。

□林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