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音频视频 > 

点亮“星光”的饺子店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01

“星点心愿”饺子店。|“星青年”在后厨认真地包饺子。|“星青年”仔细地打扫卫生。|工作之余,“星青年”为客户说唱表演。|店里的一面墙上挂满了“星青年”们绘画的作品。|“星青年”们的七步洗手法作业。|辖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在反餐饮浪费小课堂为“星青年”授课。|辖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在店内后厨开展现场指导。

  8月15日一早,台风“杨柳”掠过福建省福州市的第二天,云层背后的阳光正在撕裂云雾,晴空呼之欲出。8时整,“星青年”宇森骑着自行车,从家出发,来到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西路的“星点心愿”饺子店。
  这是一家由公益组织发起成立的饺子店,目的是帮助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孤独症孩子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小店是一座独立小院的平层建筑,屋顶四个大字“星点心愿”特别醒目,宽大明亮的玻璃墙、整洁的桌椅、满墙五颜六色的“星青年”们的绘画作品把餐厅装点得文艺别致。目前店里共有“星青年”店员12名,同时配备2名辅导员和7名工作人员。
  8时30分,宇森准时到达。宇森和其他6位“星青年”一起,在店长、辅导员带领下按规范进行七步洗手法等一些卫生操作。之后,辅导员安排了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大家就开始各就各位。
  这是每天必须进行的功课,对这些“星青年”们来说,只有依靠不断的重复以及对纪律的不断灌输,才能让他们形成“条件反射式反应”,进而形成“规范”。
  和宇森一样,其他“星青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来店里上班。比赛包饺子,一起唱歌,和志愿者游戏互动……与伙伴们一起融入一天的工作。“全社会都很关注孤独症群体,从今年4月开业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爱心人士和团体来到店里给这些‘星青年’带来温暖。”该店的负责人福建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副理事长魏丽清介绍。
  这天,辖区的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和福建省质检院挂钩帮扶的志愿者,以及福建东南标准认证中心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店里科普宣传食品安全和反餐饮浪费。为了不让孩子们感到紧张,市场监管工作人员特意换上便装,像哥哥姐姐一样,与“星青年”们围在一起,以轻松的方式互动交流。“按需取量,吃饱为好,杜绝浪费。”在魏丽清的带领下,“星青年”们把反浪费科普口号喊得响亮。
  “小宝妈妈,他们没有戴帽子和口罩,不能进厨房。”当记者进入厨房拍照时,宇森立即过来向魏丽清报告。这里的“星青年”们把魏丽清唤做“小宝妈妈”。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魏丽清和他们相处快十年了。即使“小宝妈妈”解释说“就一下下”,宇森还是坚持:“他们没有戴帽子和口罩,不能进厨房。”每天不停重复的“工作规范”已经融入他们的本能反应。
  整洁的厨房,规范的穿戴,隔着玻璃可见“星青年”们认真地包着饺子……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省质检院许亮很热心公益,从开业到现在,一直是我们的帮扶志愿者,比如厨房建设、店面装修、卫生管理,以及食材供应商的筛选等等,他全程参与、悉心指导,让小店的开办和运营更加顺畅。”魏丽清继续介绍说。
  看得出来,许亮和“星青年”们已经成为朋友,今天他送给“星青年”们每人一本记事本,希望他们可以把每天工作的趣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面皮裹着鲜香,也裹着他们渴望被理解的小心愿。咬开半个月亮似的饺子,会溢出满勺星光,每一口都是沉甸甸的希望……”餐桌上的这句标签令人动容。
  结束采访,走出“星点心愿”饺子店,阳光已洒满大地。

□本报记者 陈长飞/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