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把“移动服务大厅”搬进市场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04

  “以前报检得抱着一堆资料跑服务大厅,排队、补材料不说,如果线上报检操作不熟练,还可能耽误生产进度。现在特检院把‘移动服务大厅’搬到市场里,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日前,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钢材市场的“移动服务大厅”现场,潍坊英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经理翻阅着手机里刚办好的特种设备报检受理回执单,难掩笑意地说。这是潍坊市特检院践行“为民企办实事”承诺的生动写照。

报检难成了“心头事”
  潍城区钢材市场是重要的钢材集散中心,聚集420余家钢材贸易、加工企业,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和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超过500台。这些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却长期面临“报检难”困扰。
  “市场离市区远,企业大多是中小型商户,没有专门的办事人员。特种设备报检要填表格、跑窗口,材料不全还得再跑一趟。”钢材市场管理方负责人王主任坦言,不少商户因为嫌麻烦、不懂流程,甚至出现过“拖延报检”情况,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今年初,潍坊市特检院对企业开展调研走访,这一问题被不少企业提及。“企业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发力点。”市特检院负责人表示,“不能让繁琐的流程拖慢企业发展的脚步,必须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把服务做进企业心坎里
  为了不让“为民办实事”流于形式,潍坊市特检院组建了由分管副院长牵头的专项工作组,用3个月时间完成从调研到落地的全流程筹备。
  工作组带着问题深入市场蹲点,连续一周跟踪商户报检全流程,记录下“表格填写不规范”“系统操作不熟练”等高频问题;走访市场监管部门,梳理出近6年来该市场特种设备检验的历史数据,精准掌握设备种类、检验周期等关键信息。“我们发现,60%的经营主体报检失败是因为材料不符合要求,80%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在线提交申请。”该院工作组成员小李的调研笔记上,密密麻麻记着企业的“堵点清单”。
  针对这些问题,市特检院量身定制了“移动服务大厅”方案,从相关业务科室抽调8名经验丰富的骨干,组成“检验+受理+咨询”的全能服务队,其中既有从事特种设备检验10年以上的“老特检”,也有熟悉线上系统操作的技术能手,同时调配2辆专用服务车,装载便携式打印机、高拍仪等设备,让“移动服务大厅”真正实现“移动办公”。他们提前与市场管理方协调,将市场内的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成临时办事点,设置3个服务窗口,张贴清晰的流程指引图。
  活动当天,“移动服务大厅”在钢材市场顺利“开张”。工作人员现场为企业提供从报检咨询、资料填写到系统录入的“一条龙”服务,手把手指导商户完善材料,耐心解答检验周期、流程规范等疑问,将原本需要企业“跑腿办”的业务,变成了到企业“现场办”。

从“一次活动”到长效机制
  “移动服务大厅”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350余台特种设备的报检受理,覆盖市场内90%的企业。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指导,80%的商户掌握了线上报检流程,为后续自主办理打下基础。
  “以前总觉得检验机构办事‘门槛高’,这次特检院的服务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刚办完起重机报检的商户何老板说,原本以为要跑几趟,没想到现场5分钟就搞定了,还领到了特检院编印的《特种设备安全手册》。
  据统计,此次活动为市场商户节省往返路程累计超过2000公里,缩短办理时间近300小时。更关键的是,所有受理设备将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确保企业“持证上岗”,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移动服务大厅’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我们服务模式的新起点。”潍坊市特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这种上门服务模式推广到其他工业园区、专业市场,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定制服务方案,让“为民企办实事”既有温度、速度,还有广度。
  从企业的“急难愁盼”到检验单位的“靶向发力”,潍坊市特检院用一场“送服务上门”的实践,不仅打通了特种设备报检的“最后一公里”,更让民营企业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张煜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