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7
近期,重庆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聚焦连锁零食店铺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消费群体广泛等特点,以“强规范、严监管、促提升”为主线,开展连锁零食店铺专项合规管理行动,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请提供一下这款‘网红奶枣’的进货凭证和质检报告。”“冷藏柜温度需保持在4℃以下,这个温度计显示5.2℃,得马上调整。”9月4日,在大渡口区某连锁零食店内,该局九宫庙监管所执法人员正对货架商品、仓储环境及操作间开展突击检查。
近年来,连锁零食店铺因口味多样、价格亲民,深受青少年及年轻消费者青睐,但部分门店存在原料溯源模糊、加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该局第一时间梳理辖区“好想来”“良品铺子”“零食很忙”等连锁品牌的门店清单,建立“一企一档”动态管理台账,明确企业总部、区域负责人及门店店长三级主体责任,将合规要求细化为索证索票、原料存储、加工卫生、标签标识等10项具体指标,确保监管“无死角”。
据悉,8月以来,该局联合区消委会召开连锁零食品牌专题约谈会2场,覆盖管理人员及区域督导50余人次,重点解读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等法规,结合近期外省市曝光的“过期原料翻新”“预包装食品标签缺失”等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以前总觉得‘连锁品牌’自带规范光环,现在才明白,从总部到门店的每一步都得绷紧安全弦。”某连锁品牌西南区负责人坦言。此外,监管人员还深入重点商圈,现场指导门店优化“散装食品防护罩”“临期食品专区”等设施,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推动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规范”。
目前,该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检查门店30家次,发现问题10个,已全部督促整改。检查中,执法人员重点核查供应商资质是否齐全、冷链食品储存温度是否达标、散装食品标签是否标注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关键环节。针对某连锁品牌门店“部分进口零食未附中文标签”“操作间灭蝇灯故障”问题,当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同步通报总部,要求3日内完成全区门店排查;对1家多次出现“临期食品混放”问题的门店,依法处以警告并纳入重点监管名单。
(胡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