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09
8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首个公平竞争政策指导直通车开进五里桥街道。这一举措不仅是打通公平竞争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积极探索,更以精准化服务、基层化渗透、协同化治理特色模式,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以“基层站点”破解企业政策感知难题
在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公平竞争是核心基石,但中小微企业、社区周边企业常面临政策理解难、合规边界模糊、诉求反馈无门的痛点。比如,反垄断条款如何落地实操?哪些经营行为可能触碰竞争红线?遭遇不公平竞争时该如何高效维权?
针对这些共性难题,黄浦区市场监管局跳出传统服务窗口的思维定式,将公平竞争政策服务下沉至社区网格,打造五里桥街道公平竞争政策指导直通车。这一站点并非简单的政策宣传点,而是集解读、咨询、维权、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零距离”贴近企业、“面对面”回应需求,让抽象的竞争政策转化为企业“看得懂、用得上、信得过”的实操指南,真正实现“政策从政府端到企业端”的无缝衔接,彰显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营商环境优化逻辑。
四大“硬核举措”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为确保直通车真正发挥实效,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围绕政策落地、合规指引、诉求响应、监督保障四大核心环节,设计了一套闭环式服务机制,以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服务,让公平竞争成为企业发展“定心丸”。
政策速递站让法规“变通俗”、解读“零时差”。针对政策条文抽象、企业理解成本高的问题,直通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内容,转化为“案例清单+实操手册”,通过“××企业低价倾销认定案例”“行业协会协同定价风险提示”等具象化内容,帮助企业快速掌握合规要点。同时,站点设立线下咨询点与咨询热线,确保企业随时能获取“接地气”的解读,实现政策传递“零延迟”。
合规会客室让专家“面对面”、风险“早预警”。直通车举办公平竞争政策沙龙、合规风险讲座,邀请反垄断领域专家、政府业务骨干现场答疑。揭牌仪式后,市市场监管局专家围绕反垄断法实务、经营者集中申报开展专题分享,讲解横向垄断协议规避、并购申报流程等关键问题,帮助企业提前识别经营风险,契合辖区内外资企业集聚、对合规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
诉求直通车让服务“送上门”、问题“高效解”。依托街道网格专员负责制,五里桥街道划分了多个营商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属服务专员,主动上门收集企业需求,包括举报地方保护行为、咨询公平竞争审查流程等。专员全程跟进办理进度,通过企业服务进度表实时反馈,确保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阳光监督窗让社会“齐参与”、治理“更透明”。为确保政策实施公平公正,直通车引入“政企共治”理念,依托街道“营商观察员”制度,邀请人大代表、企业代表、法律学者积极参与基层政策征求意见、监督公平竞争审查过程,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双重网络,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以“黄浦实践”赋能城市营商环境升级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五里桥街道公平竞争政策指导直通车的设立,并非孤立的基层创新,而是黄浦区对接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R体系)的具体实践,彰显了中心城区在深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破除市场壁垒上的决心与担当。
从区域发展维度看,这一举措是黄浦区政务、营商、党群融合治理模式的延伸,通过将公平竞争服务与知识产权维权站、商标指导站、民政服务站整合,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空间,实现“企业办事不用跑、政策服务送上门”,凸显精细化治理特色。
从国际对标维度看,通过直通车将公平竞争政策下沉至基层,填补“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空白,契合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核心要求,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市场规则下公平竞争,为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营商环境高地提供了“黄浦样本”。
“未来,随着直通车模式持续深化,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与各政策制定部门的协同联动,以制度刚性破除市场壁垒,以服务温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让公平竞争成为全区营商环境最鲜明的标识。”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韩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