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09
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平台页面。
编者按
理论之树,唯有扎根实践的沃土,方能枝繁叶茂。本版于7月16日对市场监管高质量政策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系列案例(一)进行专题报道,引发广泛的关注与思考。每一项成果的落地,都凝聚着市场监管部门的智慧探索与制度创新,切实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生活的迫切需求。本版今日继续聚焦首届建言献策成果转化的实践及成效,刊登市场监管高质量政策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系列案例(二),回应民生关切,瞄准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体现当前市场监管改革纵深推进的重点任务,展示理论联系实际、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市场监管高质量政策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系列案例将推动更多优质理论成果在一线扎根生长,为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而持久的动力。
优规则 强监管 促共治
——市场监管总局以建言献策成果强化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述
在首届“我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中,《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挑战和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一文深入分析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系统梳理现行法律和政策体系,并就当前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为健全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支撑提供有益参考。
推动完善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治建设
《建议》围绕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加大违法惩戒力度、统一监管规则,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有关法律规章在制修订中分别予以采纳。202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设立专门条款明确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细化质量违法行为的规制要求和违法惩戒条件;《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健全直播商品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加强直播营销人员管理,明确直播电商管辖适用和协同监管规则,与《建议》对策意见吻合。《建议》提出实施经营者底数管理、加强平台内部管理和教育培训,纳入《网络销售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促进提升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安全穿透式监管能力
《建议》提出,加强直播电商经营主体和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督促平台制定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运用数字技术,强化商品入驻审核。相关意见被2025年总局上报的加快提升市场监管领域治理能力报告予以采纳,形成建设直播电商“一库一码一系统”的思路举措。纳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的通知》,要求平台经营者依托赋码技术,加强重点产品入驻审核和溯源管理。《建议》关于“加大直播电商领域产品监督抽查比重”的意见被应用实践,2025年国家监督抽查网售产品抽查批次数同比增加70%。
助力强化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安全多元共治
《建议》为推进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协同共治提供意见参考,支撑、服务有关机制的建立和政策制定。一方面,服务建立直播电商平台常态化监管会商协同机制,强化对直播电商产品质量的协同治理;另一方面,服务策划开展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活动,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10家中大型平台将联合发起倡议,推动行业企业合规诚信经营。此外,《建议》被相关媒体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凝聚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识。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 田 野
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落地生根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以建言献策成果破解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难”纪实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从便利企业群众办事、服务区域协同发展角度出发,聚焦企业跨区域迁移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以建言献策成果为基础,推行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通过跨层级、跨地区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构建起企业迁移登记新模式,破除企业跨区域迁移障碍,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自觉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包含省内迁移和跨省迁移两种情形。省内迁移服务的是四川省范围内办理迁移登记的各类型企业;跨省迁移则涵盖川渝两地办理迁移登记的各类型经营主体。2024年10月16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医保局、四川省税务局、四川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等6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实施方案》。11月14日,四川省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网上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同步入驻四川政务服务网“一件事”服务专区。12月10日,上线川渝经营主体跨省市迁移功能。
重构迁移流程
省内迁移整合企业迁移涉及市场监管、税务、住建、人社、医保等5部门的企业迁移登记、税务迁出申请、社会保险登记等12个事项,对各部门原有的迁移流程进行重构。税务等4部门在同步接收办理申请后,对企业的纳税、公积金缴存、社保缴纳、医保欠费等情形进行预审,符合迁移条件的,相关部门按规定直接予以变更或注销。
合并迁移环节
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将经营主体申请迁移、准迁调档、变更登记等多个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办理,企业直接向迁入地提出迁移申请,经迁入地登记机关批准,通过系统向迁出地登记机关推送准迁函,即可在线调取电子化登记档案,办理迁移变更登记。实现企业迁入申请、迁出调档、迁入登记等事项在川渝两地跨区域集成办理。
优化办理方式
省内迁移提供“同步办理”和“分段办理”两种模式。企业办理迁移登记申请时,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同步办理税务、公积金、社保、医保等事项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对于选择同步办理的跨部门事项,市场监管部门将信息同步推送至相应部门。未选择同步办理的跨部门事项,企业待市场监管迁移登记办理完成后,可继续办理“一件事”的其他相关事项。
共享数据信息
统一数据标准和开放接口,推动川渝政务服务平台间、部门业务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间的数据交互,实现数据信息、办理意见共享反馈。搭建企业档案数据库,构建“一企一表一档”数据联动机制,完成川渝两地740万户企业、5亿页纸质档案的扫描入库,实现电子化登记档案跨登记机关在线查阅、交接。
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推行以来,共办理省内迁移1403件,川渝间迁移59件。川渝迁移集成办理实现企业迁入申请、迁出调档、迁入登记3个事项跨区域集成办理;线下跑动次数由9次减少至最多跑1次,提交材料由32份减少至8份;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减至4个工作日办结。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 陈 凯 杜璐桐
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衔接机制 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四川省德阳市推动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综述
安全的食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的重要制度保障。食品供应链长、业态复杂、牵涉部门多、风险多样,极易形成监管“盲区”,新形势下仅强调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很难实现管理全覆盖。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衔接机制,对于完善食品监管机制、增强监管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首届“我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衔接机制研究与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通过探讨我国食品安全责任的边界划分,分析构建食品安全责任衔接机制的价值所在,提出建立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衔接机制的对策,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链条提供借鉴参考。
试点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模式,实现许可信息和日常监管互联互通
《建议》提出,要加快信息共享建设,打通全链条数据通道。2024年9月,四川省德阳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上述建议,聚焦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等主体,探索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模式,上线“码上食安”监管平台,基础信息可一键链接,将全市370家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数据转化纳入食品生产加工监管数据库,监管数据可“云上”追溯。今年以来,通过监管平台开展“云上”监管执法400余次,风险较高的C、D级主体数量同比下降11.6%。消费权益可“码上”保障,鼓励消费者先关注信用再决定消费,累计授予“阳光小作坊”称号经营主体65家,有效实现此类主体市场准入和常态化监管的衔接和补缺。
探索学生餐“穿透式”监管与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融合
《建议》提到,要强化社会协同治理,构建广视角监管模式。2024年7月以来,德阳市市场监管局在中央、省、市纪委监委确定的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校园餐”专项整治中,有效结合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联合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排查梳理出供餐链条中的风险点40余个,通过安装AI远程视频设备、接入智慧市场监管系统等方式进一步落实供餐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属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学生餐供餐全链条全环节的联合检查,确保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有效履行。
优化食品安全包保机制,深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
《建议》提出,要深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2024年7月,德阳市印发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方案,全面优化升级食品安全包保机制。分类别、分业态、分层级列出15至17条“关键项”清单,提高基层干部工作效率。取消市级督查要求,A、B级和C、D级企业督导频率分别降低50%、75%,减轻基层干部负担。两个责任平台签订包保干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取消逐级备案程序,切实简化工作流程。
□四川省德阳市市场监管局 张雪梅
强化索道防控 护航游客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加强恶劣天气下客运架空索道安全防控纪实
客运架空索道是山岳型旅游景区内部交通和观光游览的重要一环。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有客运架空索道937条,年输送游客超亿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山区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往往难以准确预测,极易影响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运行。针对这些问题,《着力破解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故障困人难题保障人民群众旅游游乐安全》一文提出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防范化解故障困人事件负面影响的针对性建议。从制造单位的角度,应进一步梳理设备潜在故障,特别是极端天气因素导致的不常见故障,向使用单位提供详细的故障现象、排除修复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法清单,协助使用单位细化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流程;从使用单位的角度,应建立气象预报和评估机制,对不利于设备运行的极端天气情况制定专项响应方案,及时果断采取停机等措施避免故障困人。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结合该项研究成果,深入推进恶劣天气下客运架空索道安全防控,全力为人民群众游乐安全保驾护航。
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针对事故事件暴露出的风险问题,特种设备局协调相关技术机构提出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于今年4月印发《客运架空索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开展客运架空索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方案》针对大风等极端天气下客运索道的故障特点,从设备本质安全角度,提出提高客运架空索道通讯电缆及其固定绳索的安全净空距离、提升脱索故障防范能力、提升承载索锚固张紧安全性等措施。从强化安全运营管理角度,提出加强巡查巡检、建立气象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不利天气应急预案等措施。
加强特殊时段安全监管
4月1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突发强风、沙尘、降温天气,对户外运行的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造成严重威胁。市场监管总局党组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局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部署各地全力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大风期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通知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预警信号,督促运营使用单位有序引导和疏散客流,必要时及时停止设备运行,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4月14日,特种设备局向总局报告工作情况,全国24个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督促19.3万家运营使用单位加强风险防范。结合研究成果,提前停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涉旅游特种设备2.59万台,确保安全。
7月,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暑期汛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市监特设发〔2025〕68号),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研判暴雨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对在用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加强客运索道等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加强风险监测、及时发布预警。
推动法规完善
特种设备局正式启动《客运索道安全技术规程》的制定工作,将系统结合《着力破解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故障困人难题保障人民群众旅游游乐安全》成果中有关本质安全技术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强化设备自身抗风险能力,同时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孙艺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 李亚雯
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 杜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