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不能老是“错错错莫莫莫”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11

  最近,桃李面包的月饼广告“翻车”事件,值得一说。因为,即便它道了歉,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受众不满意那个“道歉”。把这事分析下,或许对个人、企业今后的做事都有裨益。
  据报道,惹事儿的电梯广告文案是,“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引发争议后,该广告被撤下。9月5日,桃李面包“回应”称,文案“翻车”,“确实是领导拍的板”,并说“批评我们都接受,反思也在进行中,态度端正,挨打立正”。
  与其从学术、法律的角度分析,不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说下桃李面包到底哪儿“冒犯”了消费者和受众。因为这样更接地气、更为直接。
  没有人愿意接受被俯视的教育和教训。“你还年轻”“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怎么看都像一个喋喋不休的过来者对后辈人的“教导”,难怪有网友说该文案“爹味儿十足”。况且,花钱挨训,哪个消费者有这样的癖好?那些令年轻人望而生畏欲先走而后快的“前辈”,往往也多是因为张嘴就是居高临下地“教导”,而非基于对年轻人理解的共振、共情和共鸣。
  戏谑不等于年轻人的话语,真诚才是解决问题的“必杀技”。道歉的核心是争取理解、立即改正、解决问题,而非其他。“确实是领导拍的板”——好一个“向上甩锅”。嘴上说“批评都接受,反思进行中”,但一句“态度端正,挨打立正”,立马让道歉的诚意大打折扣。网友的跟帖“怎么感觉道歉也是嘻嘻哈哈……”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道歉虽没必要痛哭流涕低三下四,但总不至于连篇玩梗“不三不四”。人的感情都是朴素的,“道歉”看不到真诚,是典型的“到什么山不唱什么歌”,这种“语境错位”难免弄巧成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总是犯错”就值得反思了。据报道,7月下旬,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通告,其中1批次北京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山东桃李面包有限公司生产的醇熟切片面包,被抽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很快,桃李面包在其官网发布《致歉信》,但正文劈头第一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检中”,直接让人无语。把“总局”笔误降格为“局”,是不是应该就这个《致歉信》再“致个歉”呢?7月下旬因A事道个歉,9月初再因B事道个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此时该好好琢磨下了。
  故步自封老气横秋不可取,强拉硬拽一味玩梗亦不可行。自勉之,共勉之。

□既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