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三网协同”走出治理新路径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系统构建“防护网、能力网、产业网”三网协同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出了一条责任清晰、运行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新路径。

织密“防护网” 构建高标准治理体系
  哈密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系统谋划,加强制度设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框架,为实现“两个责任”全覆盖、真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构建四级食安架构,实现组织全覆盖。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系统搭建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工作网络。全市4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食安办,236个村(社区)实现食品安全工作站全覆盖,配齐专(兼)职人员、协管员与信息员,真正实现基层食品安全“有人员、有机制、有保障”。开展乡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明确“七有八强化”标准,推动基层监管单元标准化、规范化运转,彻底打通监管“末梢神经”。
  推行三项闭环机制,强化全程管控。出台《哈密市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制定“两个责任”年度计划,厘清党政领导、包保干部、监管部门、企业主体“四方责任”,实施“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任务逐级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并纳入绩效考核,实现压力传导不断链、责任落实无死角,形成严密闭环管理。
  建立“1+N”制度体系,推进全面规范。聚焦包保督导、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重点环节,出台《包保督导发现问题衔接处置工作制度》《哈密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品小作坊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等10余项制度,构建以属地责任为核心、企业责任为基础、包保督导为桥梁、制度体系为支撑的“1+N”制度框架,实现责任落实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筑牢“能力网” 实现高效能治理升级
  该局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资源配置、能力培训、督导方式三大关键环节,精准施策、优化机制,推动“两个责任”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落实”转变。
  创新“网格+包保”,做实精准防控。动态管理高风险主体清单,将862家学校食堂、集体供餐单位、食品小作坊等纳入重点包保,增强包保力量、增加督导频次。借助综治网格,划分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实施“网格化+包保”新模式,织就了一张更密更实的食品安全防护网。建立“日常提醒+定期督查+激励约束”机制,对履职不力的及时通报、约谈,以严的基调倒逼责任落地。
  聚焦“能级+能效”,提升专业素养。构建市、县、乡三级培训体系,针对包保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监管骨干等不同群体,开展分级分类、持续性递进式培训。累计培训包保干部1344人次,实现全覆盖。创新培训方式,将“两个责任”机制纳入市委党校课程,开展师资培训、实地观摩、同查同督,显著提升培训实效与基层指导力,实现能级能效双提升。
  融合“督导+帮扶”,增强监管质效。推行包保督导“五步工作法”(看现场、查资料、问人员、作记录、双反馈),制定8类业态任务清单,归纳42种常见问题及处置要求,编制《食品安全包保督导实操手册》,大幅提升督导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实施监管干部与包保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完善“评价—督导—问责”闭环,实现企业、属地、包保三方责任协同联动。包保覆盖率、督导完成率、问题整改率均达100%,“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有效运转,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升。

建强“产业网” 助推高质量产业发展
  该局坚持示范引领、服务赋能,通过打造标杆、技术帮扶、结对联动等方式,推动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擦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字号”品牌。
  开展标杆引领工程,打造示范样板。创新制定《食品安全“标杆示范工程”行动方案》,分业态制定示范标准,2025年计划打造示范街3条、示范点30个。通过树标杆、强引领、促提升,推动企业将“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到实处。目前已建设示范街3条、示范点29个,“甜美哈密·食安之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实施“红黑榜”曝光制度,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提升公众参与度。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深化质量管理。首创“主体责任HACCP—RCA深度联动”机制。监管人员入驻企业开展“我当一天食品安全员”活动,指导企业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与根因分析(RCA)融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日常管理,形成“预防—监控—改进”闭环。创新建立“食品小作坊提升工具箱”,推出风险防控“三张卡”(原料验收卡、添加剂使用卡、卫生清洁卡),指导小作坊建立风险清单和生产台账,实现“愿改、能改、改得好”。
  推进品牌提升工程,助力产业升级。梯度培育质量认证、“新疆品质”“专精特新”等质量品牌,提升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知名度。哈密天马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区域标杆企业,其经验做法被评为自治区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实践典型案例。目前,6家企业获得“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1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4家企业获得“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认证,形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局面。

□杜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