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鸡西积极构建校园食品安全共治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9-12

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黑龙江省鸡西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积极联合教育部门、学校及学生家长,通过四方联动、多元共治,构建“全链管控、共治共享”的校园食品安全新体系,成效显著。

创新模式,构建“共治化”监督体系。鸡西市市场监管局立足监管职能,将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动“妈妈食堂”建设。该模式核心在于向全校学生家长公开招募食堂工作人员,吸纳擅长烹饪、有陪读经历、责任心强的家长进入食堂,担任厨师、杂工、面案、保洁等岗位。目前,全市已有135名家长经过审核培训后上岗,41所中小学校食堂推行此模式,综合覆盖率超50%。这些“妈妈员工”兼校园食品安全员、全过程监督员、学生需求协调员多重身份,形成了校内食品安全的内生监督力量,极大地推动了食堂服务的优化升级。

强化指导,筑牢“立体化”安全防线。该局多措并举,为“妈妈食堂”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和专业支撑。要求学校食堂严格落实食材来源公示制度,设立食品快检室,每日对购进食材进行快速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食安之城”小程序,家长可随时查看,实现了食材安全的“云监督”。在晨检、食材储存、加工操作、食品留样、餐用具洗消等所有关键环节,精心设计并张贴可视化“关键点控制卡”,清晰标注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使“妈妈”们能够迅速掌握要领,规范操作,相互提醒监督。同时,定期组织针对学校和家长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专项培训,系统讲解食材采购、人员健康管理、加工规范、消毒保洁、环境卫生等知识,全面增强其食品安全意识和实操能力。

深化协同,形成“亲情化”闭环管理。“妈妈食堂”模式有效促进了家校协同,形成了服务反馈的良性循环。学校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根据家长能力意愿科学设岗,加强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确保了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能及时收集并传递学生对菜品口味、营养搭配、软硬口感等方面的需求,学校据此动态调整菜单与烹饪方式,使餐食更贴合学生需求。同时,家长身份赋予了“妈妈员工”更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更高的配合度,她们对食材严选,对卫生严苛,成了食堂管理的“编外督查员”,能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隐患。

“以前在家担心孩子吃不好,现在能在食堂亲手给孩子做饭,看他端着饭盒说‘妈妈做的菜真香’,再累也值了!”鸡西市一中学校食堂学生家长闻萍萍说。

鸡西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扩大“妈妈食堂”模式覆盖面,不断深化和完善各项措施,致力于打造既有“制度硬度”护航,更有“服务温度”暖心的校园食堂新样板,让家长更放心,让学生更健康。

刘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