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6
数字浪潮奔涌而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亟待一张安全可靠的网络打通区域壁垒。
近年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托新技术开展了创新性实践。
安徽省淮南市市场监管局创新运用大数据平台,构建智能监管体系,通过数据筛查、统计归类、联动执法、法治震慑等多举措精准识别、高效处置职业投诉,实现消费维权与市场秩序的双向提升。该局12315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海量投诉举报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精准识别职业投诉人的特征和行为模式,例如:高频、重复、批量投诉,投诉领域集中、索赔结果异常等。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市场监管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拓展非现场监管场景,强化数据指引,推动柔性执法。该局以智慧平台一期工程为基础,打破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税务等领域数据壁垒,陆续接入餐饮、药店、社区医院、加油站等摄像头。
在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方面,各地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比如,贵阳“1+3+5+N”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入选国家数据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该体系以“省市一体、互联互认、跨域协同、安全可信”为建设目标,围绕多元主体跨域数据流通与融合应用中存在的可信环境不足、交易成本高、生态协作弱等难题。项目创新构建以“1”个统一开发利用云及网络底座为技术基石,以数据要素登记、安全监管、标准规范“3”大体系为保障,以数据互联汇聚、加工治理、开发利用、流通运营、产业服务“5”大业务体系为核心链路。该体系构建起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环境,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间的数据高效流通与服务协同。
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面临多重挑战。比如,部分地区存在“重流通轻交易”的认知偏差,导致部分地区的政府数据难以通过交易实现价值变现。制度与规则仍需健全,数据确权尚需进一步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地方保护、监管标准不一等问题形成流通壁垒等。
针对现存问题,需要多措并举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比如,深化制度协同、统一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强化监管协作与执法等。
为推动各地数据基础设施协同联动,国家数据局构建全域功能节点、区域功能节点、城市业务节点三层技术架构,已布局建设7个区域功能节点,建成25个城市业务节点,初步构建了覆盖16个省(区、市)的数据基础设施主体架构,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数据“一点发布、全域可见”,应用“一点部署、跨区通用”。预计到今年底,城市业务节点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区、市)。
构建统一大市场夯实网络安全底座,需要统一标准打破地方保护,需要互认互信取代重复核查,需要让数据在安全通道中自由流动,真正实现“统一大市场,一网通行” 的愿景。
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