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激发市场活力 筑牢民生防线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今年以来,重庆市长寿区市场监管局锚定“优化营商环境、守护民生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以党建为引领,用实干破难题,在市场准入、消费维权、安全监管等领域交出亮眼成绩单,为建设现代化渝东新城注入强劲动能。

营商环境再升级:从“高效办”到“暖心服”
  “以前办企业变更要跑两三趟,现在一次申请就能搞定,太省心了。”一家新材料企业负责人办完业务后连连点赞。
  长寿区市场监管局以“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为突破口,让营商环境“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该局选派业务骨干常驻注册大厅,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将企业登记时限在法定基础上压缩70%以上,开办企业“一日办结率”实现100%,企业迁移、调档等事项“一次办理”成为常态。上半年,全区新增各类经营主体6358户,新增长率达7.53%,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该局创新举措频出。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行纪衔接机制,督促整改4件涉嫌违规的政策措施文件,相关经验入选重庆市清廉市场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培育库。深化信用监管改革,开通“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渠道,推行简易事项“免申即修”,已完成信用修复22户次、信用承诺4户次。同时,坚持“柔性执法”与“精准监管”并重,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办理不予处罚案件31件,从轻减轻处罚案件占比达66.7%;推进“长亲不扰”涉企监管,对守信主体减少检查频次,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8次,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让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消费维权见实效:从“解纠纷”到“筑防线”
  “没想到投诉第二天就有回应,不仅退了款,还收到详细消费提示。”市民王女士在一家超市购买过期食品后,通过12315平台维权,很快得到满意结果。
  长寿区市场监管局以“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打造全方位消费维权体系。举行“共筑满意消费”主题宣传活动,覆盖群众3万余人;联合区司法局、融媒体中心开设广播专栏,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畅通12315、“民呼我为”等投诉渠道,共受理投诉举报186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9.81万元,投诉信息公示率达97.89%,让维权过程更透明、结果更公正。
  针对民生关切,该局精准发力守护“钱袋子”。指导223起线下消费实现无理由退货,新发展ODR(在线纠纷解决)企业2户,推动消费纠纷“源头化解”。加强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与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粮油、蔬菜等重要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聚焦医疗、眼镜制配、加油等重点领域,完成2983台计量器具检定,严厉打击缺斤短两行为。从超市货架到加油站,从医疗机构到眼镜门店,一道道“监管屏障”让广大群众消费更安心、更舒心。

安全监管筑屏障:从“全覆盖”到“智慧防”
  “孩子在学校吃什么、怎么做,我们家长通过直播视频,都能看得见,特别放心。”长寿区某小学家长群里,“阳光厨房”实时监控工作被大家高度认可。
  长寿区市场监管局以“数字赋能”为抓手,织密食品、药品、重点产品、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网。在食品安全领域,推动校园食材采购平台与“渝溯源”系统数据对接,指导3609家餐饮单位入驻“重庆市阳光食品”平台,入驻率达89.35%,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阳光厨房”覆盖率100%;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新增包保主体1700余户,督促1214名包保干部开展检查9504户次,有效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同样亮点纷呈。该局开展为期2个月的化工企业特种设备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邀请市级专家开展定制化培训;排查21家化工企业,整改设备隐患126处;完善管理制度6项,确保955.67公里在用燃气压力管道全部在检验有效期内。此外,优化“特种设备在线”应用功能,推广电梯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实现安全隐患“实时推送、协同治理”,用科技力量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
  长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管服提质、安全护航、强区赋能三大行动,以更优服务、更严监管、更实举措,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为民生安全保驾护航,为长寿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

□本报记者 常 宇 通讯员 邹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