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 > 

全球化背景下商标纠纷应考量消费者知情权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随着贸易全球化不断深入,不少品牌的产业链呈现全球化分工的趋势,一些国外品牌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完成市场布局与销售。由于商标的地域性及跨境电商迅猛发展,一旦双方合作破裂,且商标权利人分属不同主体时,相应的纠纷随之极易发生。此种情形下如何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成为商标保护面临的新挑战。
  在普通消费者认知中,商标不仅指向商品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还延伸至商品特定的产源地,并因此对商品质量产生预期,如产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乳制品,产自意大利的皮具。正因如此,不少品牌商也将宣传点聚焦在“美国品牌”“法国品牌”等产源上,而这些宣传的基础往往来源于在相应国家拥有商标权。当国外品牌与国内合作方终止合作,而商标又分属不同权利人时,尽管消费者的选择往往是基于国外品牌的商誉,但拥有国内商标的权利人若主张使用国外商标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构成侵权,此类纠纷便因涉及多方权益及消费者认知而更趋复杂。
  例如,澳大利亚珊妮娅公司的“纽瑞优Neurio”乳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因其代表澳大利亚产品的品牌形象,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该品牌在中国的商标权利人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珊妮娅公司在国内的经销商。双方合作破裂后,由于商标权属在国内外不一致,产生了一系列商标纠纷。尽管第三方进口销售的是由珊妮娅公司在澳大利亚生产并在本地及新西兰市场销售的正品,却因中国商标权的归属问题而被判定侵权。基于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考量,国内有法院认为,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虽为国内的“Neurio”“纽瑞优”商标权利人,但在多年的销售、宣传推广中,已在市场上形成相关品牌来自澳大利亚珊妮娅公司的导向,消费者也基于信赖该品牌商品为进口乳粉商品而购买。此外,澳大利亚法院也判决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已通过违法手段转移的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商标全部转回珊妮娅公司。新西兰及澳大利亚法院亦裁定,禁止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两名自然人股东设立的两家新西兰公司采取任何措施在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生产带有“Neurio纽瑞优”品牌的包装以最终出售给中国消费者。
  同样,在“童年时光Childlife”品牌纠纷案中,南京童年时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曾是美国Childlife品牌的中国合作伙伴,解约后仍继续使用“童年时光”中文名称,并通过宣称“产品升级”等方式,让消费者认为其购买的仍是“美国品牌”。2023年4月,南京童年时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册的“童年时光”商标被无效宣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因此,在全球贸易形势不断变化的当下,商标的产源识别不仅关乎单个交易中的商品来源确认,还涉及对商品及品牌背后整体商誉的认知与期待。在司法与执法实践中,应统筹考量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构建多维保护机制,防止消费者因商品来源混淆而被误导,对构成虚假宣传、商业混淆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同时,应避免赋予商标权利人过度垄断权利,防止其利用商标地域性障碍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公平竞争秩序。唯有如此,才能在尊重知识产权地域性原则的同时,回应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和贸易全球化的现实需求,切实维护市场诚信与消费者权益。

□万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