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双“擎”驱动 “质”赢未来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24

|||  图为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组织30多家供应商开展“质量沙龙交流会”。|  图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技术创新平台——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图为国家储能与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的质检室。|图为国家储能与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的电池全科医院。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凭借两大支柱产业的强劲发展,稳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核心承载地与著名白酒产区的“双核心”地位。
  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核心承载地,该市全年产销动力电池达130GWh,占全国总量15%,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作为全国著名白酒产区,白酒产业年产值达8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9%,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白酒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产区。两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为城市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为深入贯彻质量强市战略,2024年以来,宜宾市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县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宜宾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经信局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宜宾市加强质量强企强链建设助力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精准部署12个质量强链项目(涵盖白酒、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3个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及1项标准稳链试点工程,其中重点打造动力电池、名优白酒、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工程,为产业升级锚定方向。

靶向施策破难题,打造高质量产业支撑体系
  
⦾“龙头引领+培训赋能”,构建协同共进的产业质量生态圈
  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鼓励并引导四川时代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关键需求,精心构建涵盖7门核心课程的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体系。在此基础上,常态化组织产业链内135家供应商开展“质量沙龙交流会”,通过经验分享、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等形式,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质量管控意识。同时,针对链上60余名企业质量管理专员开展12场专题培训,精准覆盖质量标准、流程优化、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全方位带动供应商质量意识与专业能力同步增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质量的一致性管控与高效协同。
  
⦾“技术创新+平台支撑”,攻克产业质量技术难关
  以强化创新平台支撑能力为核心,持续优化升级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的科研条件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院士团队的技术引领优势和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痛点,重点攻坚先进动力与储能电池、电池安全与热管理、智慧能源与车网融合等领域的质量“卡脖子”技术,提升核心产品质量稳定性与竞争力。此外,依托创新中心的技术成果转化功能,积极引进并孵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17家,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化”良性闭环,2024年孵化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为产业质量升级与规模扩张注入强劲动力。
  
⦾“NQI服务+资源集聚”,筑牢产业质量技术基础
  全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储能与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已成功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发文批准,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检验中心、省级动力电池产业计量中心按计划有序推进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产业全链条的高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同时,依托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检验检测、计量校准、标准研制等多元服务资源,深入产业链一线梳理并精准解决质量问题20个;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3张核心图表及5份配套数据表,为质量管控提供可视化、精准化的数据支撑。

系统推进强链条,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质量强链见实效,打造千亿级产业质量标杆
  聚焦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深入实施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优化生产流程、强化质量管控,成功构建起以核心技术为引领、覆盖原材料供应、电芯制造、整车装配及回收利用全环节的“1+N”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在体系支撑下,产业协同效应显著增强,核心企业本地配套率突破90%,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响应效率;生产效能持续优化,动力电池产业生产线速度提升17%,优率损失降低14%,产品缺陷率从百万分之一精准降至十亿分之一,达到国际顶尖质量标准。2024年,该产业实现动力电池产销 130GWh,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宜宾市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凭借突出成效,成功入选国家100个重点质量强链项目。
  
创新驱动显成效,赋能产业质量升级精准化
  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核心载体,充分整合检验检测、标准研制、计量校准等优质资源,深入产业链各环节开展质量状况监测与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并解决产业链质量痛点、难点问题20个。在此基础上,针对链上企业质量管理需求,组织开展12场专项培训与技术指导活动,覆盖质量管理体系搭建、质量风险防控、先进检测技术应用等关键领域;累计帮助46家链上企业完成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升级,推动50多项切实可行的质量改进方案落地实施,有效提升企业质量管控能力,实现产业质量升级的精准化、高效化。
  
多链协同提质效,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立足动力电池产业质量提升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重点突破、多链协同”的质量发展模式,并将其复制推广至白酒、汽车等宜宾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在白酒产业领域,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93个工艺步骤、310个关键工序、218个检验点实施动态监测与精准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实现出厂产品合格率100%;在汽车产业领域,聚焦计量、检测等关键技术环节,组织技术团队联合攻关,成功攻克10余项技术难点,有效降低企业质量管控成本,为企业节约质量提升成本720万元。2024年,宜宾市翠屏区凭借在质量工作中的突出实践与显著成效,受邀在全国质量强县(区、镇)现场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为全国区域质量提升提供了“宜宾方案”。

以质为基增实效,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深化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动力电池产业链韧性
  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精准聚焦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发、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快速充电技术优化及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等关键领域短板,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创新资源,组建跨领域、高层次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双轮驱动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核心技术难题。计划面向产业链发布5个以上协同创新项目,搭建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对接桥梁,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速补齐产业技术短板。同时,积极主导或参与制定3项以上动力电池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覆盖电池研发、生产、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进一步增强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创新“标准+认证”模式,打造特色产业质量标杆
  以强化重点产业质量链建设为抓手,宜宾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翠屏区政府,聚焦茶产业这一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共同推进茶产业链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双方深度协作,构建“从茶园到茶杯”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创新推行“标准+认证”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针对茶产业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等关键环节,全面制定科学规范的团体标准,统一产业质量要求,从源头保障茶叶品质;另一方面,配套建立“天府名品”认证机制,通过权威认证筛选优质茶叶产品,提升区域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助力茶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加速集成服务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升级基础支撑
  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建设作为夯实产业升级基础的关键举措,全力推进基地系列设施建设,规划打造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国家锂电检测中心、国家白酒检测中心、动力电池计量中心、质量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及天府检验检测实验室等核心功能载体。通过整合质量、标准、认证、检测等优质服务资源,进一步夯实基地在产业强链补链中的支撑作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质量管控成本,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该基地将全面服务于全市“4+4+4”产业体系(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主导产业,能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四大传统产业,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人工智能辅助产业四大未来产业),为各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质量技术保障,助力宜宾市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曾 彬 马 勇
(图片由宜宾市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