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思考 > 

上海以法治之力破解餐饮职业索赔困局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24

  本报讯 冷食类食品应办理专项经营许可,该项许可要求设置“专间或专区”,但小型餐饮店普遍受限于场地、资金,难以达到“5平方米专间”等要求,导致无法合法经营冷食。近年来,职业索赔人针对上述情况向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的案件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治理难题,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探索出一条有效应对餐饮行业职业索赔的创新路径。
  深入调研论证,精准锚定破题关键。通过举办座谈会、走访小餐饮店、分析投诉举报案件等方式,掌握经营主体诉求、一线监管难题和工作机制不足。组织研究论证,列出一系列课题,如“拍黄瓜类经营食品安全风险关键点”“小型餐饮如何达标”“降低许可门槛是否影响食品安全”等,综合评估后将许可条件作为破题源头,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植物性冷食类食品许可与监管工作的意见》,试行优化许可条件。
  创新制度供给,筑牢法治保障根基。在试行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需求,梳理现行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出台《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明确简单制售项目,允许设置专区经营。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按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将冷食类食品细化为简单制售类、冷荤类、冷加工糕点类。实施专间白名单管理,明确冷加工糕点、冷荤类、生食类食品制售需专间操作,减少政策模糊地带。科学界定范围与条件,明确简单加热、植物类冷食可申请简单制售项目,设置专区即可,降低审查标准。
  强化监管协同,稳定经营发展预期。坚持需求导向,建立从餐饮许可到监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编制《餐饮经营合规指引》,从许可归类、证照管理到风险排查等多方面规范指导,稳定经营预期。同时,寓服务于监管之中,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为经营主体提供线上线下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在专区设置、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助力餐饮店合规经营。
  深化宣传引导,凝聚社会共治合力。组织业务培训,统一各部门、各层级管理标准与执行口径,多渠道、多层面推动政策落地实施。依托公众号、新闻媒体、短视频等载体,向企业和公众宣传解读政策,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热点问题。组织召开平台对接会,指导平台企业准确理解监管要求与政策调整要点,推动形成全市协同共治格局。
  针对餐饮职业索赔典型问题,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构建“问题识别—制度完善—监管护航”闭环体系,将试点经验上升为制度安排,实现从解决具体问题到建立长效机制的跃升。相关机制建立落地后,“拍黄瓜”类职业索赔案件逐月递减,至2025年已基本归零。街头巷尾的小餐馆、家常菜馆、连锁快餐店等不同类型餐饮店可以合规制售拍黄瓜、凉皮、凉拌木耳等植物性冷食。这些充满烟火气的亲民小吃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回归餐桌,推动客流增长明显,有效激发13万户小餐饮店的经营活力。

□王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