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数字标签让消费更方便更安心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24

  欢迎关注《就市就事》

  您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是否曾被标签字号过小、信息不全等问题困扰?如今,这一问题终于迎来了解决方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在今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数字标签的应用要求。
  “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容器中的食品,常见如市场里买的牛奶、饼干等。数字标签,即食品包装上采用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展示的食品标签。它相当于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便捷获取预包装食品的配料表、生产信息等内容。
  数字标签的推广,首先极大提升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便利度。传统实体标签常因印刷面积有限、字号过小导致消费者信息获取不全或识别困难,数字标签则拥有强大的展示空间和动态更新能力,支持页面缩放、语音播报甚至视频讲解,显著改善阅读体验,真正让消费者“看得清、看得懂”。
  其次,数字标签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和信息透明度。根据《公告》要求,数字标签的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的规定,不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而且,数字标签展示内容不得篡改,当对数字标签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新时,应记录修改内容、修改时间、修改者信息等要素,确保信息修改过程可追溯。
  最后,它的推广也是“技术赋能监管”的生动体现,助力食品安全管理进入数字化新阶段。《公告》鼓励数字标签二维码与包装上其他二维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一扫全搞定。这一创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便利消费者的同时,也提升了监管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把今年作为“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年”,多家企业正积极响应,加快推进标签数字化进程,目前已有超千款预包装食品用上了数字标签。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助力实现“明白选择、安心消费”。这一变化提升了消费体验,也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