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苏州元素”闪耀中国质量大会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9-24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底光缆车间。|  “苏州制造”品牌产品认证获证企业集中展示。|  获奖证书。

  在刚刚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上,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通光电)凭借创新性的“四全两面”质量管理模式获得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电子)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这是继2021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世(苏州))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成为我国首个荣获中国质量奖的外资企业后,苏州民营企业首次赢得中国质量奖这一全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至此,苏州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届获得这一殊荣的地级市。截至目前,苏州共获2个中国质量奖、8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量居江苏省第一。
  以一企观一域,作为全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的角逐异常激烈,苏州何以二度折桂?一鸣惊人的背后,是苏州不断为质量品牌工作努力的厚积薄发。
  记者获悉,在助力重点行业“向高攀登”、支柱产业“向新发力”的过程中,苏州聚焦质量支撑、品牌建设、服务提升、技术赋能、示范领跑等,走出了质量强企、强链、强市的新路径,折射出再立“中国质量之巅”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底气。

树立质量标杆 打造企业追求卓越新样板
  在马尔代夫,一条长318公里的“海底长龙”穿岛而过,在六大岛屿之间串起一张光网,帮助当地实现了通信网络从2G向4G的跃升,岛上居民获得了更加便捷的通信体验——这是亨通光电铺设的世界最长单根无接头海底高速光缆。海底光缆技术难度大、应用环境复杂、可靠性要求高,对产品及系统质量要求极为严苛,但亨通光电圆满完成了项目,背后的支撑来自一个关键词:“四全两面”。
  “四全两面”是企业基于上百个国际海洋通信项目的实践验证总结出的质量管理模式。“基于成熟的质量管理模式,我们不仅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科技自立自强,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完成了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还以质量破局,‘抢滩’国际市场。”亨通光电总经理张建峰表示,对“质量”的坚守,为企业“扬帆出海”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苏州企业连续荣膺中国质量奖,彰显着苏州经济发展的独特格局。一方面,博世(苏州)作为全球顶尖企业在华发展的重要基地,代表着外资经济高水平;另一方面,亨通光电是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代表着民营经济高度。外企与民企相继登顶,说明苏州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扎根于苏州的企业“各美其美”显特色,“美美与共”获共赢。

打造品牌矩阵 激发以“质”取胜新活力
  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亨通光电对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苏州深入开展质量强市建设、打造“品质苏州”的生动缩影。翻开苏州的城市长卷,处处展现着品质为本、追求卓越的生动景象。
  经过多年努力,苏州现已在质量领域多点开花,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等政府质量奖为引领,以省、市两级品牌认证为基础的质量品牌矩阵。2016年,苏州被评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截至目前,苏州质量工作连续9年在全省考核中获评A级。
  质量标杆共促提升——不仅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领先,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数量在省内同样名列前茅,目前已拥有15家省长质量奖组织、1名省长质量奖个人、20家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企业。
  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由苏州牵头起草、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总数超过180项,数量居全省前列。聚焦低空经济,苏州率先开展标准化建设,成为全国首家编制、发布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城市。
  技术赋能强筋健骨——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6家国家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6家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相继落户苏州,数量全省领先。同时,“江苏精品”品牌认证获证企业产品达156个,数量居全省首位;166个“苏州制造”品牌认证获证企业产品、8家“苏州制造”品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同步发挥示范作用。
  知识产权服务创新——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苏州率先构建贯通“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专利授权61.41万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9.91万件,位居全省前列。
  企业是“鱼”,市场环境是“水”,苏州为企业提供了养分充足、水体清澈的“水质”,“优等生”在此频出自然水到渠成。
  品牌引领、品质为本,既是产业长远发展的支撑,也是群众美好生活的依托。随着“品质江苏”建设行动全面开展,激活民生消费、推进供给提质的篇章缓缓翻开:全市每年都有数十款产品通过这项品牌认证,“苏品苏货”上平台、上连锁、上商综和“江苏优品行全球”等行动火热开展。从精品生活到多元餐饮,超千家首店落户苏州,提振了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激活了消费潜力。

深化质量强链 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业态
  从技术攻关打通堵点,到标准引领抢占话语权;从优化载体整合资源,到协同发力全链升级……“质量”二字不仅是产品的品质证明,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密码。
  近年来,苏州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发挥质量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企业做强做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构建了以质量创新联合体为载体,推动重点产业质量强链的“特色模式”。
  此次三星电子获奖的质量管理模式,核心在于打破公司内部、相关方及供应链的信息与数据孤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数据的共享与开发。作为整机制造企业,三星从本土合作伙伴处获取高质量零部件与优质服务,制造出高品质产品并推向全球市场;作为零部件生产企业,三星也为本土客户提供先进零部件与解决方案,成为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外资先进制造业企业与本土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质量联动提升的经典范例。在苏州,这样的实践正在不断书写——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在苏州,包括具身智能在内的机器人赛道越走越宽:在追觅科技智能工厂等生产线上,苏州企业研发生产的人形机器人成为重要生产力;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来自魔法原子等苏州企业的“选手”斩获多个奖项……一款人形机器人需要集成上千个甚至更多精密零部件,更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种前沿技术。让每一环实现无缝衔接,既是机器人领域创新实力的具体表现,又是产业链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以新产业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机器人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等为载体,苏州带动行业供应链、产业链中小企业质量提升,一批具有潜力的企业实现了品牌升级。
  作为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特色成果,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将适航要求深度融入研发、生产、测试、运维各环节,攻克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适航标准缺失、安全性需求高、应用场景复杂等难题,填补了国内外大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适航审定的技术空白。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该公司不仅推动自身产品高质量交付,更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与质量管理变革,成功打造“链主企业领航驱动、配套企业协同共进、标准体系全程护航”的产业链质量升级路径。
  作为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创新之举,苏州市场监管部门在光电、冶金、纳米技术应用、低空经济(无人机)、航空航天、新能源及绿色产业、现代循环生态农业、现代物业服务等25个重点领域建立质量创新联合体,并以这些联合体为载体,推动相关产业全链质量提升,构建起苏州产业创新发展的新业态。
  今年,苏州聚焦“1030”产业体系中的30条以上重点产业链和地方优势产业链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编制重点产业链质量图谱,推动解决一批制约全市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问题;对2064家重点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工作,持续推动链上资源互利共享,精准开展质量技术攻关,优化集成服务,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全方位质量升级。
  在此次中国质量大会“国际和国家级质量技术机构服务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对接会”上,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电子信息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低空经济检验检测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双方将围绕解决低空领域飞行器检验检测、试验试飞等行业难点问题,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检测基地,提升无人驾驶航空器检验检测、试验试飞等第三方配套服务水平,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连线成面,向“强”加速。苏州正大力推动张家港市、昆山市、吴江区开展首批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建设,并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让越来越多个“面”共同汇聚成发展的澎湃动能,助推质量强市、质量强省建设。
  从培树质量标杆,深化质量强链,到建设质量强县,一系列创新实践、特色模式环环相扣、协同推进,连缀出苏州这座质量强市“追求质量、提升质量、共享质量”的动人图景。迈向“十五五”质量强市建设新征程,苏州正向着下一个质量高峰攀越,技术领先、质量过硬、品牌卓著、群众满意的“品质苏州”将彰显新的魅力。

□本报记者 陈 静通讯员 许文烨 葛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