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执法亦有温度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0-09

  7月盛夏,我初入市场监管队伍刚满两月,便迎来了一次下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彼时心中满是初涉岗位的懵懂,却不知此行将成为我读懂“监管”二字真正含义的开始。
  那天,我们循着抽查名单下乡走访。部分商户电话联系不上,副所长便带我们前往村委会求助。当问及郭大爷的商户时,村支书顿时眉头微蹙、语气凝重:“老人家行动不便,年纪大了常不接电话。这小店本是他儿子开的,如今全靠他一人撑着。你们去了千万莫起口角,他心里苦啊。”这番话在我心中留下一个小疙瘩:为何一位普通商户,会让村支书如此叮嘱?
  沿着村支书的指引,我们在偏僻的村道旁找到了郭大爷的店。砖瓦房透着岁月的沧桑,堂屋外那面红底商铺招牌早已褪色,斑驳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难。店门口,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佝偻着坐在板凳上。见我们走近,他眼中闪过几分警惕。
  我们亮明证件、说明来意。话音刚落,老人猛地拄紧拐杖,浑浊的眼睛泛起红丝,声音带着颤抖却格外执拗:“我这小本生意,不偷不抢,凭啥要查?你们这是为难人!”
  突如其来的抵触让我慌了神,捏着检查表格不知如何应对。副所长示意我们退后,自己则放缓声调,蹲在老人身边像拉家常般开口:“大爷,我们不是来挑错的,是来帮您把把关。您看这商品保质期,要是不小心卖了过期的,既坑了乡亲,又砸了您的招牌,多不划算?”
  他一句句耐心解释,从政策讲到民生,从经营说到安全。老人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眼里的抵触慢慢化成委屈,最终侧身让我们进了店。
  店内货架积着薄灰,商品摆放略显凌乱,看得出生意冷清。但我们逐件检查时,却发现每样货品的保质期都清晰有效,经营许可证也规整地张贴在显眼处,透着老人守规矩的本分。
  签字留存时,副所长特意叮嘱:“大爷,以后每月盘货时,记不清保质期就给所里打电话,我们来帮您看。村里说您卖过期食品的闲话,我们也跟村支书澄清,让乡亲们放心来买。”老人攥着回执的手微微发抖,嘴里反复说着“谢谢”。
  返程路上,副所长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监管不是‘冷冰冰’的检查,而是‘热乎乎’的帮扶。之前老人店里漏检了临期食品,让孩子误食,乡亲们有了误会,这既是我们普法不到位,也是服务没跟上。咱们守的是市场规矩,暖的是百姓心窝——帮商户把经营做顺了,家乡的市场才能更活。”
  这段经历至今想来,仍令我心有触动。它让我明白:监管不是法条的机械执行,而是带着温度的守护;执法不是权力的简单彰显,而是连着民心的服务。作为新入职的监管人,我既要练就“火眼金睛”的业务硬功,更要怀揣“枝叶关情”的为民软心——以公正为尺,以柔性为弦,让每一次执法都充满温度,让每一份监管都贴近民心。

□湖南省桂东县市场监管局 易延明



编后
  三篇湖南来稿,如同三个不同的镜头,从消费维权、案件办理、日常监管三个维度,为我们生动勾勒出湖南市场监管工作者恪尽职守、执法为民的群像。
  《沉甸甸的信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源于同理心的主动担当。面对无助的学生,市场监管干部没有因事不关己而推诿,而是敏锐洞察问题本质,积极协调,最终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也赢得了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这告诉我们,真正的服务,在于多想一步、多做一些。
  《那串出错的数字》则是一次关于严谨的深刻洗礼。一个数字的误差,牵涉的是法律的严肃性与国家的利益。前辈的教诲与新人的自省,共同铸就了市场监管工作不可或缺的“刻度尺”——精准。它提醒我们,公平正义的实现,往往就蕴藏在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之中。
  《执法亦有温度》展现了刚性规则下的柔性智慧。执法检查并非冷冰冰的找问题,而是带着理解与帮扶的“热乎乎”的服务。这种将心比心的“温度”,化解了隔阂,贴近了民心,让市场监管在维护秩序的同时,更显人文关怀。
  信任、精准、温度——这三位一体的职业品格,正是市场监管工作连接法理与人情、守护市场公平秩序和人间烟火温情的坚实基石。愿这组故事,能带给读者同样的感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