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0-09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集中曝光一批因非理性竞争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典型案例,揭示了部分企业为追逐利润不惜突破底线、屡罚屡犯的乱象。从掺假掺杂的牛羊肉制品到不符合国标的健身器材,从制售不合格的防爆接线盒到危害健康的消毒柜,这些违法行为不仅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此次曝光的案例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主观恶意明显,涉事企业完全具备生产能力却刻意降质降低成本;二是屡禁不止,多数企业曾在短期内因同类问题受罚;三是危害性大,问题产品涉及食品安全、工程安全等重点领域。这充分说明,单纯罚款已不足以形成有效震慑,必须施以更全面的信用惩戒。
建立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正是创新监管手段的关键举措。通过公开曝光、联合惩戒等措施,让违法者在融资授信、招标投标、政策扶持等方面处处受限,实质上是构建起“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这种穿透式监管直击违法失信企业痛处,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对整顿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本质是信用经济。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需要夯实信用基石。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用常态化曝光机制打破信息不对称,让失信者无所遁形。同时应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消费者用脚投票,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市场筛选机制。
唯有让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为诚信经营者拓展发展空间,最终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平竞争带来的质量提升与消费安全。这场维护市场秩序的攻坚战,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亮剑,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胡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