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公党建 > 

党建引领聚合力红色引擎促发展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0-09

  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一场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实践正蓬勃开展——成华区私营经济协会党委坚持“党建强、发展强”的理念,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党建圈、经济圈、服务圈“三圈”深度融合,为区域私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筑牢组织根基 凝聚发展合力
  针对私营企业党员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成华区私营经济协会党委创新推出“红色召集令”行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发动,吸引散落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回归组织。截至目前,已有28名“隐形党员”“口袋党员”主动报到,54名在册党员全部纳入“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组织覆盖面持续拓展。
  为进一步织密组织网络,协会党委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组建9个联合党支部,将党员和会员企业主纳入统一管理,实现“流动党员有归属、企业发展有引领”。同时,建立“党员联系商户”制度,每名党员定点联系5家至8家私营企业,定期走访、收集需求、反馈问题,有效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党组织规范运行,协会党委制定《联合党支部工作细则》,明确“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标准,推动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实施“支部书记能力提升计划”,开展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支部书记履职能力。建立党建工作评议机制,实行季度督查、年度考评,对连续两年评议不合格的支部进行约谈整改,确保党组织运行高效、作用彰显。

激发先锋动能 赋能经济发展
  成华区私营经济协会党委以党员经营户为抓手,广泛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活动,评选出32户“共产党员经营户”,授予统一标识牌匾,引导他们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制定《共产党员经营户管理办法》,明确“不售假、不虚假宣传、不偷税漏税”等承诺,并通过线上平台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一年来,党员经营户投诉率较普通商户低60%,带动形成“比诚信、比服务、比奉献”的良好氛围,成为市场中的“红色招牌”。
  针对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协会党委发起“暖‘新’友好商家”招募活动,筛选出22家爱心商家,提供免费饮水、折扣餐食、临时休息等贴心服务,累计服务500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20余个,既温暖新就业群体,也为商家带来客流增长,实现“服务暖心、经营增收”的双赢。
  协会党委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党员经营户为骨干组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法律宣传、消费维权、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法律进商户”活动,为200余名企业主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帮助企业规范经营、防范风险。在“3·15”“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重要节点,组织诚信经营倡议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推动形成健康和谐的市场生态。

融入基层治理 优化发展环境
  成华区私营经济协会党委整合辖区资源,在商业街区、市场集中区建立8个党建服务阵地,设置党员服务岗、政策咨询台,提供政策解读、创业指导、纠纷调解、个转企帮扶等10余项服务,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发放党群服务联系卡500余份,方便群众随时联系求助。今年以来,服务阵地累计服务群众350余人次,帮助解决经营难题38件、消费纠纷12起,帮扶“个转企”15家,成为服务群众、助力发展的前沿窗口。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协会党委推出十大“暖流”举措,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开展“一对一”结对联系,组织红色课堂学习,设立“暖流之家”提供组织关系转接、就业推荐等服务,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心声、解决困难。今年以来,已帮助8名流动党员解决生活难题,引导4名党员在经营中亮身份、作表率,让流动党员成为区域发展的“生力军”。
  为凝聚多方合力,协会党委建立“协会党委+市场监管+街道社区+私营企业”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市场动态、协调解决问题。联合街道社区开展“商户吹哨、支部报到”活动,推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问题及时解决;与金融机构合作举办银企对接会,为55家小微企业争取贷款支持800余万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题。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构建起共促发展的新格局,为私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铺路搭桥。

□刘的明 卢晓银